小英8年/緊抱「非核」 4次大停電致民間缺電憂慮未解

▲▼「告別核電、風光明媚」廢核大遊行,蔡英文,卓榮泰。(圖/記者李毓康攝)

▲蔡英文昔日參加「告別核電風光明媚」廢核大遊行。(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儘管兩岸依舊冷凍,區域緊張情勢攀升,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ETtoday新聞雲》推出系列報導,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任內延續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提出「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能源轉型宣示,然而任內4次大停電事件,引發民眾對「缺電」的質疑,進而成為2018年地方選舉、2020年總統選舉、2021年四大公投、2022年地方選舉、2024年總統選戰朝野攻防焦點之一。

回顧2017年8月15日,蔡政府任內首度大規模停電事件無預警發生,造成全台灣約838萬戶受停電影響。隨後調查結果,肇因於中油對大潭發電廠的天然氣供應管線,因巨路國際公司更換卡片不當,造成意外停止運作,導致大潭發電廠6部機組全部跳停,在全台電力備轉容量不足狀況下,供電系統避免全面崩潰,啟動保護措施而分區停電。

815大停電後,輿論質疑為了達成2025核電全部除役,政府在2016年7月訂定2025年能源配比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目標,但能源轉型操之過急,趕不上飆增的用電需求,恐造成缺電危機。根據2018年4月《遠見雜誌》民意調查結果,台灣民眾對於「重啟核四」的意向出現關鍵性的扭轉,從2014年不到3成民眾贊成,成長到超過5成民眾贊成。

且蔡英文執政8年間,發生的大停電事故不只這一樁。2021年5月13日,高雄市路竹區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工作人員錯誤操作,造成輸電設備匯流排產生接地故障事故,進而導致興達發電廠四部燃煤機組跳機,電網自動保護機制啟動,使400萬戶受停電影響,儘管受影響人數較815停電事故少,但停電時間更長,長達超過5小時。

未料,才隔了幾天,5月17日又因鍋爐燃燒器控制系統故障而跳機,影響66萬戶緊急分區停電。2021年兩起停電事故,引發社會對核四存廢、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落腳桃園藻礁海岸等議題的關注,同年12月18日,民意否決了包括「重啟核四」和「三接遷離(珍愛藻礁)」在內的4項公投提案,而天然氣的建設,也間接顯示台灣需要以其他發電方式,來補足核能發電的缺口。

2022年3月3日,由於興達發電廠開關場故障,全台再度發生大規模無預警停電事件,超過550萬戶受到影響,當時適逢美國前國務卿麥克·龐培歐(Mike Pompeo)訪台期間,還因此取消了與蔡英文會面的直播。

蔡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型,也要跟上國際低碳浪潮,但任內4次大停電事故,卻引發民眾對於「缺電」的擔憂,儘管民進黨政府面對4大停電事故,不斷重申配電事故和電源不足是兩件事,不應混為一談,但為何一個小小的人為疏失,會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未來如何避免類似錯誤再犯?另一方面,未來新政府是否仍將緊抱「非核」神主牌,亦或是回應在野黨呼籲,利用核能彌補電力不足,恐怕也是不得不仔細思考的選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