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恐釀地下水污染 學者:921發生過「應確認水質再喝」

▲▼士林區溪山里出現近百人腹瀉,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設「急性腸胃炎特別門診」。(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士林溪山里疑因自設水源遭污染,造成177人嘔吐、腹瀉。(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疑因自設水源遭污染,爆發多人腹瀉群聚疫情。學者分析,地震可能造成地層阻水層破裂增加垂直滲透性,導致地表污染物進入地下水,921大地震後就曾發生阻水層破裂。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學者解析,可能影響或汙染地下水、山泉水的因素,以及是否可能受到4月3日花蓮地震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聖瑋表示,地震可能引起地下水的物理與化學特性改變,包括壓力、濁度、硝酸鹽濃度、大腸桿菌濃度等,2016年紐西蘭發生大規模地震後,也曾於地下水中檢出偏高的大腸桿菌。

他指出,當時紐西蘭推測原因為阻水層(較不透水的地層)破裂使上方的地下水更容易往下滲入。王聖瑋表示,若此處有汙水處理設施或管線、或地表的農業活動,再加上周遭若有污水處理設施、輸水管線、蓄水設施等破裂情形,可能造成大腸桿菌或氮類物質進到地下水中。

王聖瑋指出,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也曾發現阻水層破裂現象,但以往國內研究並未針對地震後的地下水水質進行科學性的調查分析,無法確認水質改變程度與震央距離的關聯性。

大腸桿菌與氮類污染,除了源自於生活污水與農業廢水外,也有源自於自然界的植物與土壤。王聖瑋建議,透過建立長時間基準調查或定期監測數據,可判斷地震後水質濃度是否異常變化,再調查周遭人為設施與管線的破裂與滲漏。

王聖瑋提醒,地震或洪水對水質的影響時間與範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2011年紐西蘭地震造成大腸桿菌上升的時間持續4周之久。因此,未經淨化的水源或簡易自來水系統,在地震後應做水質檢測確認水質安全後再進行供水。

北市衛生局最新統計,溪山里共有69戶、177人近期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北市府表示,山區民眾自設水源系統使用山泉水,檢驗確認水中大腸桿菌群偏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