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間管理」來計劃常失敗?他顛覆「效率」:不是把行程排滿

 7天工作時間管理術,小小改變擊退Monday Blue!

▲效率、時間管理是很多人追求的事,但若不了解自己的節奏、真正想做的是,行程塞再滿也沒意義。(圖/pixabay)

文/褚士瑩
摘自/大田出版《1年計畫10年對話

今年要完成的十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決定今年到底要完成哪十件事。「那還不簡單!」我似乎已經聽到很多人用鼻孔發出不以為然的聲音。但是請等一下。你真的知道今年應該要完成什麼事嗎?如果覺得這麼簡單的話,為什麼以前的「新年新希望」都半途而廢、無疾而終?

●量身訂做的時間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總是問我,如何做時間管理的,為何感覺上總是很有效率,能夠同時做好很多事情,但我都很誠實地告訴他們,其實我並沒有做時間管理,只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一直一直地去做我最想做的事情,而且努力做好,如果是不想做的事情,也很有效率地做好,最後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吧?

所謂的「效率」或是「時間管理」並不是一件不分尺碼、誰穿都合身的衣服,我還記得以前念中學的時候,英文課本裡面有一課講的是「Efficiency Expert(效率專家)」,(內容來自《Cheaper by the Dozen》一整打比較便宜)這本一九四八年出版的自傳,作者Frank B. Gilbreth, Jr. 跟Ernestine Gilbreth Carey,回憶他們的效率專家父母Frank Bunker Gilbreth及 Lillian Moller Gilbreth在美國新澤西州將十二個孩子帶大所發生的種種趣事,書名來自每次有人問他爸爸,為什麼一口氣生那麼多孩子的時候,在工廠擔任效率專家的父親總是會說:「因為一次買一整打比較便宜!」

這本原著一九五○年還翻拍成電影,現在已經不記得詳細的內容了,但當時幼小的心靈就覺得這個課文中的爸爸很扯,我唯一記得最清楚的是,他爸爸扣釦子的時候,都從下往上扣,這樣只要三秒鐘,因為如果從上往下扣的話,要花七秒鐘,當時我只覺得:當到這種家長的孩子真是太不幸了。

出了社會以後,我還真遇到過這種爸爸,有一次在演講之後,有個中年男人拿著他幫全家規劃的暑假自助旅行行程要我看(其實是拿來向我炫耀),一看到洋洋灑灑的規劃,我整個人就快昏厥過去了,因為這個爸爸規劃全家去東京的行程,細瑣到從車站走到天空之樹兩分鐘,往上看一分鐘,然後坐電梯到幾樓半分鐘⋯⋯我忍不住看他身旁的妻子跟兒子,都愁眉苦臉的,我一點也不怪他們。

「如果沒有完全按照時間,多拖延一分鐘他都會生氣,因為爸爸什麼都算得剛、剛、好。」兒子偷偷私下跟我說。「嗯,我也覺得不要去比較好。」我也偷偷小聲在他耳邊說。

作為一個生性有點隨便的人,完全沒有辦法忍受把人當作機器,所以對於能夠夜以繼日、年復一年在生產線上,不用動腦子只要不斷重複做一個動作,而且覺得這樣的人生很不錯的人,我實在很難以理解,因為無論老闆付我多少錢,我大概都無法喜歡這樣的生活吧?因為我相信時間管理可以不用是一種機械式的訓練,而是一種個人生活風格的延伸。

●是否聽到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比如說此時此刻的我,經過十九天在泰國、緬甸的連續工作後,拖著疲倦的身軀、跳上離開曼谷的長途巴士,然後換上快艇,到一個我喜歡的島上,給自己四天時間潛藏在無干擾的自然裡,第一天完全休息,只想著十年後的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天整理該結案的文件單據報告,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欠。然後留兩天規劃接下來的一個月。通常到了第四晚我已經精神飽滿,胸中充滿愉悅,迫不及待要回到城市,躍躍欲試。感覺上這樣比每上班五天、然後週休二日,更適合我生命的節奏,每個人本來就都不大一樣,有人喜歡清晨四點早起,有人只喜歡上夜班,傾聽自己內在的韻律,才能把日子過好。

巴西亞馬遜河支流的皮拉哈族人的文化之所以動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著超級複雜的智慧系統,而是因為族人的天真,反映在生活跟語言的各方面。比如族人黃昏告別不說晚安,而說:「別睡,這裡有蛇!」關懷提醒彼此要小心,他們每次睡覺,一次不超過兩小時,一天僅睡約四小時,因此夜半的森林裡,總是傳來打鼓、唱歌的熱鬧聲音,這樣的自然文化讓我有機會思考,或許這才是最自然、最合理的時間安排,因為人類的嬰兒,不也都是累了就睡覺,不累就醒來嗎?

無論是大自然裡的野生動物,或是人類豢養在家裡的貓狗,也都還繼續遵循著這樣合理的自然規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規定自己白天就要醒著,晚上就要睡覺,一天只能睡一次,一次就要睡六到八小時,比這個數字少就是失眠,比這個數字高就是嗜睡?

正因與其他人類隔絕,跟大自然為伍的皮拉哈人,不覺得特別要在晚上睡覺,也才有幸能繼續最自然的生活規律,挑戰我們現代人往往自以為是的「常識」。

這樣說起來簡單極了,但不信的話,每個週一早上八點鐘站在忙碌的捷運站月台,仔細去看那一張一張上班族的臉吧,就不難發現,其實大部分的現代都市人,並不知道自己其實不需要按照Mr. Efficiency「效率先生」規定的節奏來生活,那些總是只會嘆氣說「沒辦法」的人,或許只是還不懂得傾聽自己生命的聲音罷了。

▲把行程表塞滿,不一定等於有效率。(圖/pixabay)

●效率的定義:做真正想做、值得做的事

與其有著像機器一樣的高效率,我相信更重要的,是具備能夠傾聽自己生命的能力,或許這解釋了為什麼社會上會有那麼多其實並不想做學問、也不想教書的博士,或是空有專業、但是目光呆滯的上班族。

我雖然沒有念博士的耐性,也沒有專業的才能,可是我總有著非常想要做好的事情,像是源源不絕的燃料,推動著我面帶微笑、欣然向前。

真正的效率,是餵養、豐富生命,去做真正想做、值得做的事。因為一口氣買整打或許比較便宜沒錯,但是一點都不想要的東西,即使一個都嫌多啊!

如果我能把自己當作一個皮拉哈人,決定列一張清單在今年的十二個月想要完成的事情,那會是什麼呢?這是我試列的清單:

我要去一個沒有去過的新地方旅行。
我喜歡航海,我今年也還要去航海。
我要繼續穩定地存錢,為未來老後做準備。
我想要用住在緬甸茵萊湖上的茵達(Intha)族人將荷花纖維捻成的珍貴手工絲線,製作成一條兩公尺見方的完美披肩。
我要多花時間跟重要的家人、朋友相處,目標是這一年內成為對十個人的生命有特別意義的人。
我想為緬甸北部戰亂中的克欽邦做一點事,雖然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雖然我沒有運動員的技巧,但是我想要擁有運動選手的態度跟活力。
我要訓練自己差勁的記憶力,這一年盡量別遺失東西。
我想學一門新的手工技藝,可能是木工,或是比較容易隨身攜帶的手作技術。
我要找到一個可以作為標竿的對象,以他為業師(mentor),當成接下來這一年努力的目標。

這張清單,很顯然是針對我一個人設計的,對於別人可能毫無意義,因為這本來就是我想要完成的事,跟別人沒關係啊!

▲▼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圖/大田出版)

★本文作者褚士瑩,摘自大田出版《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實現目標暢銷版)》。

「你下定決心新的一年開始,要改變10個壞習慣,學好英文,存錢,交新朋友⋯你今年要比去年更好,但每年計畫老是NG,重來、失敗、無法實現⋯。這本書分享我如何擬定讓生命發生改變的計畫;我的計畫,不會是你的計畫,但把你的目標個人化數量化,完成機率大大改變。每年給自己一份不失敗的生活提案,5年後,10年後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禮物太美妙。現在的我,已經活成自己了嗎?生活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道路,但我們可以與自己對話,親手建造10年後的自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