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姓藝術家關閉臉書神隱!遭批「MeToo至今最狠毒」退路都想好

▲▼謝姓藝術家遭控性侵23小時後,關臉書神隱。(圖/翻攝自臉書)

▲謝姓藝術家遭控性侵,23小時後關臉書神隱,點擊個人檔案網址時顯示「目前無法查看此內容」。(圖/翻攝自臉書)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謝姓藝術家被控在23年前性侵13歲未成年少女,還強拍裸照、摸胸聲稱「跟宇宙連結」等,種種惡行遭到各界撻伐、留言灌爆,不過他持續一天都神隱未現身回應,稍早更被發現已悄悄關閉臉書。作家盧郁佳狠批,謝姓藝術家是「性掠食者,退路都先想好」,更指他是「#MeToo至今最狠毒」,呼籲人們都該看受害者的血書,「就算看到流血流淚也要讀下去,看清作案手法。」

謝姓藝術家近日在臉書遭到一篇 #MeToo爆料文指控,根據梁姓被害人描述,自己13歲時被謝收為乾女兒,後續卻遭他多次性侵,並強拍裸照、乳頭特寫;謝男還聲稱要摸她胸部才能和「最原始的宇宙做連結」,甚至在性侵時說過「我很大妳忍耐一下就好」。種種惡行讓許多網友看了氣憤痛罵,也為被害人感到心疼,紛紛挺身聲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梁姓女子揭發惡行後,整整23小時謝姓藝術家持續神隱,不過他的臉書公開貼文遭到各方網友灌爆留言,紛紛湧入痛罵「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任何詞句能夠形容你的邪惡,下地獄都很便宜你了」、「性侵13歲的女孩子,你還是人嗎??????」、「出來面對說明啊,屬實的話下地獄都算便宜你了」、「快點道歉!道歉!」

記者也嘗試聯繫謝姓藝術家,不過始終未得到回應。如今,謝姓藝術家在稍早悄悄關閉臉書帳號,再次點擊個人檔案網址只出現「目前無法查看此內容」。

作家盧郁佳發文痛斥,謝姓藝術家是「#MeToo至今最狠毒」,並指出他是「性掠食者,退路都先想好」,尤其他用母親來脅迫女兒的手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呼籲人們都該看去受害者的血書,「就算看到流血流淚也要讀下去,看清作案手法。」

盧郁佳根據受害人的文章指出,謝姓藝術家利用女性熟人阿姨牽線、名人出借戶口「寄讀好國中」等理由,解除受害者父母心防,「這麼多名人擔保,比央行黃金儲備還可靠,怎麼會做壞事。」而華麗連續技丟出利益收買,先把受害者騙去他家住讀,並仗著「介紹很多朋友」協助受害者爸媽開餐廳,許多名人座上賓都成了保護謝男的「人牆」,若撕破臉,門票就沒了。

盧郁佳分析,有人牆擺好陣,謝姓藝術家開始每晚性侵被害女,讓對方晚上不敢睡,成績暴跌被罵也不敢說出口。「直到阿姨捅破秘密。如果報警抓人,原本苦難可以到此為止。媽媽得知,罵她撒謊,要她保密。一手糖果一手棍子,丟糖果說會替她報仇,丟棍子說怕她繼父知道受不了。受不了會怎樣?離婚。所以這個家若散了 #都是她害的。」、「一個性掠食者被當成恩庇體系的主人,一個受害小孩被當成罪人。一個家被當成人質,脅迫小孩就範。

據梁姓被害人文章寫道,當年她想保護繼父,不想讓繼父得知此事怕承受不住,「我想守住我們的家。」她也怕謝男會傷害自己的兩個妹妹,因此國中三年繼續忍耐被性侵及裸照威脅,在家中卻演出一個沒事的「家庭演員」。

盧郁佳看見,受害者稱自己「有時會突然昏倒抽蓄」、「初經開始就痛到臉色發白走不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勉強度過國中三年,心疼表示,「一個小孩用肉身扛起整個家,是一座山的重量。

然而,謝姓藝術家「拿捏好退路」,沒有坐牢,續享23年榮華富貴,包括拿了台北表演藝術中心2千萬案子、文化部600萬。

23年過去,「糖果、棍子,都不是真的。」盧郁佳想對這些受到脅迫的孩子們說,「孩子總把父母說的話信以為真,因為依賴父母而活。但你要知道那不是真的,孩子沒有責任要保護大人,是大人有責任要保護孩子。求求你,找其他大人來幫你,阿姨、老師、社工、警察、人本基金會,不管多少人聯合吃案,一定有人幫你。性掠食者會找到孩子母親的弱點,穩穩掐死,確保侵犯不必付代價。」

她強調,「不必出征受害者的母親,臺灣母親聽到女兒遭熟人侵犯,吃案一定超過九成九。各縣市單親育兒補助,少到可憐,如此政府,是其他貧窮母親出賣女兒給性掠食者的誘因。」、「但這必須改變,吃案不能再世襲。

盧郁佳痛心表示,很多父母經常成為「保護性掠食者的人牆」,例如大老上鋼琴個人課,摸遍每個女學生胸腿,為何一生無事?「因為她們知道告訴媽媽會被罵,說她們編藉口不想上課。」但是,「父母有思考能力就可以不做人牆, #MeToo必須瓦解人牆。」

相關報導

女兒被性侵⋯家長「勸隱瞞」恐二度傷害!婦團:後果更嚴重

藝術家遭控性侵!強拍裸照稱「跟宇宙連結」 受害者當年僅13歲

女兒被藝術家性侵 母去年就發文痛罵「攝影界禽畜」燒作品復仇

謝姓藝術家神隱⋯臉書被灌爆!曾自比「巨嬰」:性慾強按耐不住

謝姓藝術家涉性侵節目被停!北藝中心聲明「零容忍」:中止執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