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男染疫「2個月持續陽性高病毒量」不幸死亡 醫曝高風險群!

▲▼快篩陽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在染疫後,出現長時間陽性情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新冠染疫患者中,有人可能2~3個月都是陽性!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今指出,門診中有不少血癌患者染疫後,長達2個多月都沒轉陰。他舉一名61歲男性血癌案例,今年5月染疫後,長達2個月採檢陽性,且病毒量一直維持在高點。他也藉此呼籲,免疫力低下患者,建議接種預防性單株抗體的新冠預防藥。

針對該名案例,蔡承宏說明,該名61歲男性在今年1月診斷血癌,5月不幸染疫,6月血癌情況惡化,且長達2個月都還是採檢陽性,CT值17,屬於高病毒量狀況,個案也原訂在7月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因為染疫影響,再加上當時還沒有新冠預防藥物接種,雖然終於在染疫第7周轉陰性,但因相關共病惡化,仍在今年8月不幸病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承宏說,血癌屬於全身性癌症,只要幾個關鍵的基因突變就可以突破生長控制,很快蔓延全身損害身體免疫系統,患者為了對抗病毒必須接受治療,包括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等,但這些治療可能會讓原本不好的免疫功能雪上加霜,且就算接種新冠疫苗,也不會有足夠的保護力。

單株抗體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圖/記者趙于婷攝)

全世界約有2%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患,處於新冠肺炎的高風險中,除了血癌患者之外,包括「器官移植者、HIV患者、接受化/放療的癌症患者、接受免疫製劑患者和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

蔡承宏說,一般人在接種疫苗後,普遍可以達到92%的保護力,HIV患者也有80%,但血癌患者在接種疫苗後,只有50%會有抗體反應,且血癌患者染疫後,不僅僅是新冠和本身疾病問題,臨床也發現,這類患者之後也會有其他問題,如持續肺炎、黴菌感染等,因此免疫功能低下病患會建議接種新冠預防藥,達到「被動免疫」防疫保護。

針對接種新冠預防藥,蔡承宏說,目前台大醫院約有220名符合條件的患者接種,至今有遇過2名確診,但目前都處於輕症狀態,因此還是建議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只要符合條件就要接種,有助預防重症和死亡率。

另外,食藥署也在11/1通過單株抗體除了用於預防,也適用於發病5天內的治療,適用對象為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成人及青少年病人(12歲以上且體重至少40公斤)的輕度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目前還有待專家會議討論後公布細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