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一定會死人!英國經驗給台灣3個啟示:解除防疫需代價

▲英國首相強生(Borris Johnson)於3日在唐寧街召開記者會,說明政府防疫行動計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在2月就宣布取消大部分的防疫限制,僅鼓勵民眾「自我約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林信男/今周刊

2022年2月21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正式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自2月24日起,開始將新冠肺炎視為流感等傳染病,取消包括確診後的強制隔離、接觸史追蹤,以及進入公共場所前,須出示篩檢結果等限制措施。

根據BBC觀察,英國當地的公車、火車上,戴口罩的乘客,已明顯減少,室內聚會活動,也逐漸恢復至疫情大流行前的狀態,顯示防疫限制解除後,多數人都在享受睽違已久的自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面解禁,勢必得付出感染人數激增的代價。由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可得知,英國單周累計確診人數,一度於3月底,飆升至490萬例新高紀錄,即使4月30日當周,已降至約190萬人,但英國感染調查分析輸出負責人克洛夫茨(Sarah Crofts)強調,「整體而言,感染率還是很高。」

儘管與先前出現的Delta等變異株相比,Omicron BA.2亞系的毒性較弱,但1篇於今年4月底,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文章直言,英國政府希望民眾學習與病毒共存,但卻看不出,政府在過去2年多的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    0

▲英國確診人數激增的情形,已有所趨緩。(圖:翻攝自Our World in Data)

一、新一波疫情大流行 使醫療系統再度承壓

該文指出,強生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後,短短1個半月內,英國就又陷入另一波疫情大流行,主因在於,Omicron BA.2亞系的傳染力,較BA.1高出約30%至40%,導致確診、住院人數攀升,也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承受巨大壓力。

今年3月下旬,英國平均每13人當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肺炎;另,倫敦帝國學院研究數據顯示,當月英國染疫人數,較1月Omicron造成的感染高峰,高出40%。

NHS醫療總監波維斯(Stephen Powis)說,醫院再度面臨壓力,不只來自確診患者,也來自大量染疫的醫護人員。

英國里茲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疫苗接種、良好的通風、戴口罩、隔離和檢測措施,「我們將繼續與崩潰、疾病,以及可悲的結果─『死亡』共存。」

二、「長新冠」對公眾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

這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文章也提到,英國約有170萬人,受到「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影響,新冠肺炎會使確診者,面臨神經認知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諸多併發症風險,「很難想像,還有另一種傳染病,會對公眾健康,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失。這不是流感。」

《財星》(Fortune)報導亦指出,即使接種疫苗,有助降低重症、死亡率,但絕不能輕忽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的情形。賓州大學醫學院2021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超過半數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康復後6個月內,仍會出現倦怠、呼吸困難、胸痛、關節痛,以及味覺、嗅覺喪失等症狀。

倫敦大學醫學院臨床運營研究部主任帕格爾(Christina Pagel)認為,由於病毒持續存在,「長新冠」已成為最值得擔憂的問題之一;據估計,已接種疫苗者中,仍可能有5%,在發生突破性感染後,出現「長新冠」情形。

三、新變種病毒現身 疫情不確定性未除

據悉,Omicron的2個亞型變種BA.4和BA.5,已導致南非確診人數,再度增加;現階段,專家正在對其傳染力,進行評估。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流行病學家提爾斯里(Michael Tildesley)稱,雖然假設狀況是,病毒的毒性,會在突變過程中,變得更溫和,但這是指「長期而言」,未來2到5年內,病毒的變化,仍有其不確定性。

劍橋大學病毒學家古普塔(Ravindra Gupta),也對疫情前景,抱持謹慎態度。他強調,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依然高於季節性流感,且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因此他對於放寬防疫限制一事,主張採取和緩步調。

「沒理由相信,新的變種病毒,不會更具傳染力或造成更嚴重的結果。」古普塔說。

美國政府亦示警,在Omicron新型亞變種肆虐的情況下,今年秋、冬季,美國恐爆發新一波感染潮,使確診人數直逼1億。

鬆綁防疫限制,雖帶給人們終結疫情的期望;但,或許正如《財星》報導所言,變種病毒浪潮並未消失,仍在全世界反覆上演,疫情大流行,未必會以你期待的方式告終。

延伸閱讀:
「兒女每月押著父母來領退休俸…」郵局櫃台看盡軍公教悲劇:老來最難防的賊,不是別人,而是兒女
遇到股災該怎麼辦?他37歲財富自由:看到一個訊號就進場,人生少奮鬥10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