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不知道孫中山!歷史系教授嘆:去中國化竟成「去歷史化」

▲▼會考、家長、考生、國中生、補習班、補教、考試、會考。馬賽克版。(圖/記者胡順惠攝)

▲吳淡如發現,現在很多台灣小孩不知道誰是孫中山。(示意圖/資料照)

網搜小組/鄺郁庭報導

作家吳淡如近日表示,「去中國化」教改後,很多台灣小孩不知道誰是孫中山,甚至「日據時期前,台灣是什麼朝代?」孩子的認知竟是「荷蘭時期」,再往前就直接跳到猿人的石器時代,讓她頗傻眼。一位歷史系教授就直嘆,學生根本沒有正確的時序感,「去中國化」的後果,儼然就是「去歷史化」。

作家吳淡如對時事常有獨特個人見解,近日她有一段錄音在LINE上瘋傳,內容提到現在「去中國化」教改後,很多台灣小孩不知道誰是孫中山。她表示,為了讀國一的女兒有伴,她開了免費家教班,某天在解釋「囊螢映雪」典故時提到「孫康」,順口帶了一句「孫中山的孫」,結果學生卻不知道誰是孫中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淡如就好奇一問,想讓學生背台灣歷史年表,結果發現「去中國化」的影響甚鉅。像問到「日據時期前,台灣是什麼朝代?」照理來說,答案應該是「清治時期(1683-1895)」、「明鄭時期(1662-1683)」,再來才是荷治時期(1624-1662)。但孩子的認知卻是「荷蘭時期」,再往前則是猿人的石器時代,等於直接跳過清、明鄭,讓她超傻眼。

▲▼ 新課綱國中歷史課本。(圖/記者許展溢攝)

▲新課綱國中歷史課本。(圖/記者許展溢攝)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就點出2個嚴重事實,1是「學生不認識孫中山」牽涉到中國史,這就是「去中國化」的後果;2是「日據時期之前是荷蘭時代」牽涉到台灣史,等於去中國化的影響就是「去歷史化」。

吳昆財接著點名民進黨,直嘆去中國化就會讓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時序感」和「脈絡感」消失,不提到明鄭、清朝,學生怎麼有辦法把400年的台灣史連接在一起。雖然民進黨本意,可能是希望新一代更親近、認同台灣史,但這樣的做法,不僅沒辦法了解中國,也遑論了解台灣,還變成「史盲」。而不尊重學術專業的結果,恐怕會有一、兩代孩子的歷史觀念都救不回來。

不僅國中生,吳昆財透露,連大學生都不見得了解台灣史,他就遇過學生坦言大三時才知道「蔣中正」和「蔣介石」是同一個人,還以為「雙十國慶日」是要紀念台灣光復。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歷史課本幾乎不提推翻滿清、辛亥革命。他認為,若中華民國的內涵被定義為「就是台灣」,沒有歷史可論述,就沒有價值在內,會以為雙十節單純只是「國家生日」。

吳昆財還提到,新課綱的國高中歷史課本中,「鄭和下西洋」是主題式論述,並非以朝代史脈絡教學,而課本裡卻強調台灣是「海洋立國」、「移民社會」,但若沒有了解元朝、宋朝史,就不知道羅盤、指南針、地圖、造船技術從何而來,「明朝鄭和下西洋」就會變成橫空出世的事件,台灣「海洋立國」的來由就是模糊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