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毒者」工作過程曝光!1人隱瞞尋找55名接觸者...他嘆:寧可是白忙一場

▲▼ 武漢肺炎,流調人員,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圖/周到上海)

▲流調人員在醫院監控篩查。(圖/周到上海,下同)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不少患者會隱瞞真實行程,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找到「密切接觸者」成了頭號大事,負責執行任務的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就被網友稱為「獵毒者」。在上海任職的宋燦磊身為其中一員,近日分享起流調員是如何在人群中,鎖定隔離對象。

據《周到上海》報導,上海一名60歲的患者因隱瞞真實行程,並多次出入公共場所,導致55名密切接觸者隔離。在對故意隱瞞者表示憤怒的同時,人們也非常好奇,「這55名密切接觸者,到底是怎麼被圈定出來的呢?」

▲▼ 武漢肺炎,流調人員,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圖/周到上海)

▲工作中的流調人員。

最短時間、無一遺漏

對此,金山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宋燦磊作出解答。自1月20日上海出現首例確診患者之日起,他所在的疾控中心,就開啟全天候的疫情防控模式。每接到一個疑似病例上報,流調員們都要迅速出動,向醫院接診醫生瞭解病人情況,並按照工作流程,通過電話或面對面向隔離病房內的病人瞭解其個人基本情況、發病就診情況、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及可疑病例接觸情況,判定密切接觸人群,最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

「一個病例從上報疑似,到實驗室出第一次檢測結果,一般在5-6個小時左右,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我們最怕的,就是漏掉任何一個密切接觸者。 」宋燦磊指出,無論上報病例的情況怎樣複雜,「最短時間」和「無一遺漏」,是流調工作絕對不能打折扣的兩大標準,因為只有在最短時間內追蹤和提醒到每一位密切接觸者,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一個乃至一大群人。

每個疑似病例都要做2次檢測,2次結果均為陰性疑似病例就可排除,之前調查到的密切接觸者們也會被立刻通知。宋燦磊說,他和同事們的每一次行動,都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我們的工作性質非常特別。我們接到每個上報病例,都會全力以赴,嚴陣以待,但與此同時,從內心來說,我們也寧可每次到最後發現都是白忙,都是虛驚一場。」

▲▼ 武漢肺炎,流調人員,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圖/周到上海)

▲進入隔離病房。

進入隔離病房調查

導致55人被隔離的60歲李姓老人,是宋燦磊和同事們經手最為複雜的一例。李男1月24日從江西南昌來到上海,住在松江某賓館,當晚出現發冷症狀,但認為「可能是自己被子蓋少了」,第二天,李某乘坐計程車家中,並去過一家便利店。

從1月26日起,李某幾乎每天都在醫院出沒,但在醫生詢問流行病學史時,他只告訴醫生自己是從江西南昌過來的。在反復盤問之下,他才透露自己有過武漢、黃岡等地3、4天的旅行史,於2月2日被送往發熱門診。從發病到入院,李男連續多日與多人打過交道,其時間跨度之長、接觸人員之多、情況之複雜,令人瞠目。

宋燦磊說,主要是通過醫院協助,也與李男通過電話,「但李某的情況非常特殊。第一他60歲了,記憶力不太好,而且一個人居住,沒有家屬可以幫助回想;第二他的活動軌跡複雜,而我們要求掌握每個時間點的活動軌跡,當中不能留白;他可能身體狀態不太好,不太願意配合。」

因此宋燦磊與同事進入隔離病房,開展面對面調查,「這肯定有心理壓力的,尤其是剛進去的時候,確實會緊張一點。但隨著面對面展開交流,壓力是慢慢、慢慢釋放的過程。」他們梳理了李男活動軌跡,做到每個時間點都有與之相對應的明確位置。

▲▼ 武漢肺炎,流調人員,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圖/周到上海)

▲流調車輛隨時待命。

監視器畫面「對臉」

疾控中心調取了李男就醫每天的監視器畫面,加起來總共數十個小時,只要有他的身影出現,宋燦磊和同事們就點著滑鼠一路追蹤,對於在其周圍約2公尺左右出現的人,再放大細查,包括李某和對方分別有沒有佩戴口罩,醫護人員是否做了足夠的防護措施等。

疾控中心2日晚終於完成一份較為詳細的流調報告,公安部門也迅速出手,最終劃定了另外8名密切接觸者,疾控中心對之進行了又一輪電話複查。在李某的檢驗結果出來之前,金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手上,已經拿到這55名密切接觸者的名單,這也是上海金山區3例確診病例當中,密切接觸者最多的一例。所幸他們都已接觸隔離,平安回家。

▼宋燦磊。

▲▼ 武漢肺炎,流調人員,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圖/周到上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