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辭世20年 鄧小平依然影響中國

文/《多維TW》王新 楊語濤

從1978年11月10日開始,至12月15日結束的為期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大概是中共史冊上持續日期最長的高層政治會議。這次會議的閉幕會上,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他還提出:「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這篇講話成了當時中國開闢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並且成為隨後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其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堪稱打破思想僵局、成就中國改革的楔子。

今年2月19日,適逢有「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之稱的鄧小平逝世20週年。雖然已經辭世20週年,但每當談到改革開放,鄧小平依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他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於當下的中國,對於中國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有著再啟迪的作用。

回看「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並非鄧小平的原創,這條古老的中國格言,最早出現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讚漢景帝之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41年5月,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用「實事求是」來概括中共應該持有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

但是真正將「實事求是」在中共這個組織中發揚光大的,卻是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他1978年正式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的同樣是尊重客觀規律,而反對的,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未能做到「實事求是」而犯下的錯誤,以及當時一些人對於毛澤東的盲從。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微妙而敏感的時刻,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中國社會普遍期望能從「以階級鬥爭為綱」「造反有理」等意識形態造成的混亂中恢復過來,但是又遇到了「兩個凡是」的阻礙。以至於1976年至1978年被普遍稱為「兩年徘徊」。

當時的局面顯示,整個社會尤其是中共若要從思想上「撥亂反正」,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率先對「兩個凡是」進行了批判,並推動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有了這些鋪墊才有了鄧小平後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

也正因為鄧小平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確定為中共的思想路線,才有了後來的「小崗村實驗」「黑貓白貓論」「摸石頭過河論」等等,中國才能徹底擺脫了「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難之人等待被解放」的政治虛妄,國民經濟由此走上了本應走的快車道。

歷史照進現實

之所以說「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之一,不僅在於它在彼時發揮的作用,更在於它對今天中國改革「再啟迪」的意義。

鄧小平改革前,中國不僅有十年文革動亂,還有近十年「大躍進」及「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浮誇風盛行—當時各地方上報至中央的糧食畝產,從幾千斤很快突破到幾萬斤,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穫糧食12億斤。

這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以及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不僅僅讓官場信口開河、造假成風盛行,也讓當時有志於實幹的中共官員們無法對當時的經濟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發生在1960 年至1962年的大饑荒就與這種浮誇風存在重要關聯。

值得警醒的是,這種荒誕在今天的中共官員中已經悄然死灰復燃,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亂象再次在官場上演。

虛假再次成風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2017年1月17日的遼寧省人大會議上,省長陳求發自曝家醜:「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會議現場,陳求發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出人意料地承認,該省多年來都存在政府財政數據造假問題。

雖然坊間普遍認為,中國大陸各級政府的經濟數據造假一直存在,但是首次有省級大員親口承認經濟數據造假,依然震驚了輿情。更尷尬的是,這並非中共官場首次虛假作風曝光,甚至也並非遼寧省首次在中共檔案室中留下無法磨滅的負面政史。

2016年9月3日,中國人大時隔12年之久再次臨時召集會議,「貫徹查處遼寧賄選案決策部署」。這一次罕見的人大臨時會議,宣佈的內容同樣震撼,2013年1月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的102名全國人大代表,有45名因涉及拉票賄選……當時投票的619名人大代表,有523人涉及賄選。

雖然再一次被推上中國政治話題的風口浪尖,但是遼寧並非中國大陸地方政府中的獨特「怪胎」,因為弄虛作假在大陸各地政壇早已經成風。比如「省級GDP成長數據的平均值經常大大超過官方的全國GDP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經濟學者與投資者詬病的對象。官媒甚至曝光,2013年整個中國大陸GDP總量568,845億元人民幣,而各省的加和數據,則超過全國總量61,164.7億元,幾乎相當於多出一個廣東省當年的GDP總量。

「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今日的中共官員,為了政績置「實事求是」於不顧,瘋狂數據造假,與「大躍進」時期盛行的「畝產萬斤」「趕英超美」的浮誇風,以及文革期間「全人類等著我們去解放」的不顧事實的口號有什麼本質區別?顯然,並無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是官僚主義經過時空轉換後另一種形式的再現。

更加嚴重的是,各地官場也遠不止經濟數據造假一方面的亂象。近年來,中共官員年齡、學歷、工作經歷等被隨意篡改塗描,潛伏在地方官場的「偽裝者」數不勝數。比如,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副書記王亞麗,檔案中的九十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是假章;再比如,山西省河津市住建局原局長薛新民,檔案中的年齡竟有4個版本。

中共官員種種背離「實事求是」的基本規則,體現出典型的官僚作風與扭曲的官場心態。這種追求權勢地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思想和工作作風,意即中共口中所稱的「官僚主義」。

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

雖然與鄧小平初推改革開放時期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同往日。但是對「實事求是」的背離,對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這一現實視而不見的傲慢與冷漠,同樣會讓執政者缺乏準備的判斷依據而給政策制定帶來負面甚至災難性影響。

比如中共中央巡視組最近幾年在多地、多部門的巡視反饋意見,不止一次提到的「鋪張浪費」「享樂主義盛行」等問題;目前中國縣級以上的擬建新城新區已經超過3,500個,在2030年可供34億人居住,幾乎是當下全球人口的一半,在這種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施政心態下,各地「建設XX第一高樓」的形象工程不斷出現,更別提將荒山用顏料塗成綠色的荒唐做法。

當年鄧小平主政中國時,正當動亂結束,中國人急切地期待國家擺脫困境。但當時「左」的錯誤思想仍然深深地束縛著許多人的頭腦。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1978年祭出「解放思想,事實就是」,為中國的歷史轉捩準備了思想條件。

如今,中國社會貧富分化、因中共組織渙散而加劇的官僚主義再次興起、軍備相對落後和外交過於低調導致國家利益威脅,讓已經身為經濟大國的中國面臨新的難題。面對新形勢,中共的黨建思路與治國政策必須根據現實的改變而作出相應調整。

對此,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共產黨敢於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善於自我淨化、自我革新。」這印證了習近平對中國當前形勢的清晰認知。

所以2013年10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不僅宣佈了「全面深化改革」、列出改革清單,還成立了深改組和軍改組,自己身兼兩小組組長,統籌中國經濟、文化、社會、法制、黨建、紀檢以及軍隊等全方位改革。

這與當年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一種呼應,更是一種承接。圍繞著「全面深化改革」這個目標,如何「解放思想」,領導中共治理好中國,如何「實事求是」地在國際社會中找準中國的定位,是習近平需要繼承的課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