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至少待一年」可能是胡說八道!倦怠管理師:沒人比你清楚

▲▼上班族,辦公室,創業,年輕人,思考,小資族,商務人士,面試,職場。(圖/視覺中國CFP)

▲上班族也會「習得性無助」,倦怠管理專家提醒,不要讓「限制信念」困住自己。(圖/視覺中國CFP)

文/艾米莉.巴列斯特羅斯(Emily Ballesteros)
譯者/洪慧芳
摘自/時報出版《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倦怠的5大解藥,從有毒工作中奪回你的人生

限制性的信念(limiting beliefs),顧名思義就是那些限制我們的信念。它們往往是我們自己在沙地上任意畫下的界限。我們之所以抱持那些信念,通常是因為它們一再受到強化,使我們視之為真理。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意見講得彷彿是不爭的事實,你也經常遇到這種人嗎?

「找新工作一定會非常困難。」這話出自一個完全不同領域、人脈圈也不同,而且十年沒找過新工作的人。
「你至少要在這家公司待滿一年才對。」這話出自不用天天上班的人。
「如果你在職場上設定界限,他們會覺得你不夠努力。」這話出自經常加班、不斷抱怨、看起來很不快樂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坦白講,很多人都是在胡說八道。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人生,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的極限,就算別人說得再怎麼斬釘截鐵,他們的「真理」也不比你的體會更真實。

我們很容易把朋友、同事、媒體一再重複的訊息當成真理,尤其當那些訊息正好符合我們「害怕迎向挑戰」這種天性的時候。如果你想對抗倦怠,就需要重新審視一些信念,確保它們不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即使某些信念已經不再正確(或者從來就不正確!),我們依然很容易依循那些信念過日子——許多實驗已經證實了這點。研究人員發現,我們有時會產生一種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我們適應了最初的一套條件,後來即使條件改變了,我們的行為仍然像原來的條件依然存在那樣。

以下是一個說明這個現象的常見例子:研究人員把跳蚤放在玻璃罐裡,跳蚤幾乎立即就跳出來了。接著,研究人員蓋上蓋子,跳蚤繼續往上跳,撞到蓋子。最後,研究人員移除蓋子後,跳蚤仍繼續跳,但只跳到蓋子的高度。儘管蓋子已經不在了,跳蚤仍然將自己限制在原本有蓋子的地方。

我並不是說我們的自主性跟罐子裡的跳蚤一樣有限,但我們確實很容易用過去的經驗來衡量現在與未來。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很明智,不是嗎?如果你發現吃太多起司會讓你胃痛,下次看到起司時,你就不會吃那麼多(或者你還是會吃,畢竟你要吃多少,別人管不著)。

我們之所以會迴避不愉快的感受,不僅是出於實際考量,也符合我們先天想要避開痛苦的生物本能。研究發現,負面感受與記憶在我們的長期記憶中停留的時間,比中性或正面的事件更長。但是,當我們過去的信念不再有效或適用時,問題就出現了。你需要去觸碰看看你遇到的每個瓶蓋,別讓那些已經不存在的舊限制繼續影響你現在的生活。

▲有很多上班族不敢換工作、吃晚餐不敢離開手機。(示意圖/CFP)

我輔導的許多倦怠者,都對於下班後無法待命而感到內疚,那不見得是因為現在的工作要求他們那麼做,而是在過去的工作環境中養成的習慣。

他們吃晚餐時把手機或筆電放在身邊,深怕錯過任何訊息。他們一早還沒離開床,就開始查收電子郵件。他們為了因應過去的工作要求,而學會這些行為,但如今即使工作環境變了,還是改不掉這些習慣。唯有在認清及打破這些限制性的信念後,他們才能坦然接受新的行為模式,進而抒解倦怠。

你的人生中是不是也有一些過往限制已經不復存在,你卻依然將它們帶入現在的生活?這些限制聽起來通常像是「我不能______,因為______」,或是「我不夠______所以不能______」,又或是「我一定要______」。比方說,「我不能搬到其他州(地區)」、「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去創業」、「我一定要存夠多少錢才能辭職」。說真的,是誰說的?這些規則是誰定的?當你了解這些限制的來源時,就更容易擺脫它們。

有太多人不會隨著時節的更迭,重新檢視那些約束我們的限制。我們覺得五年前別人對我們說的話,到現在依然正確,儘管我們已經不是五年前的自己。(而且說不定當初那些話本來就是錯的!)

當你開始拆解那個阻止你改變的心理牢籠,我要建議你質疑一切。你並非身在最無助的處境,並非無計可施。若你總是用過去推測未來,你永遠不會超越現在的自己。

也許你曾經嘗試跳出那個玻璃罐,結果撞到了蓋子。當你覺得自己受困很久時,感到疲憊與挫敗是很正常的。我們感到受困時,可能會覺得生活開始失控。為了重新掌控生活,我們必須認真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自己需要做出什麼改變。如果目前的做法無效,那就要換不同的做法。唯有改變,才能帶來改變。

▲▼時報出版《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倦怠的5大解藥,從有毒工作中奪回你的人生》。(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倦怠的5大解藥,從有毒工作中奪回你的人生》,作者艾米莉.巴列斯特羅斯(Emily Ballesteros),倦怠管理師,擁有產業與組織心理學碩士學位。艾米莉設計出擺脫過勞的心法,從心態、個人關懷、時間管理、設定界線、壓力管理出發,破解各種類型的職業倦怠。

你可能想看

遠離辦公室「耗能鬼」才能早點下班!跟八卦同事、無效會議畫界線

當薪水小偷才合理!塞滿工時生產力降16.5% 焦慮導致加班79分鐘

04/18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87 2 6532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