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清法戰爭140周年 基隆Podcast暢談歷史獅球嶺古戰場

▲基隆Podcast暢談歷史獅球嶺古戰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基隆Podcast暢談歷史獅球嶺古戰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下同)

記者郭世賢/基隆報導

在1884年,清國與法國為爭奪越南宗主權而展開清法戰爭。當外交協商陷入僵局時,法軍決定對煤礦資源豐富且守備薄弱的基隆發起攻擊,將其作為戰略首戰場。為紀念清法戰爭邁入140周年,「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特邀淡江大學歷史系的李其霖教授參與節目,一同探討基隆戰役的軍事策略、神蹟顯靈的傳奇故事,以及該戰爭對清朝治理臺灣的影響。

李其霖教授詳細解析基隆地區的防禦設施,包括獅球嶺、大沙灣和三沙灣等重要砲台的配置。他指出,當時清軍的火砲設備維護不善,頻繁發生故障,這在實戰中造成不少問題。在節目中,余治明詢問一次具體戰例,當社寮砲台的三顆砲彈擊中敵船並穿透鐵甲,但未引爆的原因。李教授說明,這是因為當時使用的是舊式實心砲彈,這類砲彈只能造成物理穿透,卻不會引發爆炸。

▲基隆Podcast暢談歷史獅球嶺古戰場。(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基隆市府發言人余治明(左)、淡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其霖(右)。

余治明也提到流傳最廣的傳奇故事,在法軍封鎖海峽、清軍無法運兵時,劉銘傳依靠地方鄉勇進行抵抗。特別是來自台中霧峰和宜蘭的地方領袖如林朝棟和陳輝煌等人,組織民兵在基隆抗敵。在法軍攻入獅球嶺時,據說一位白髮老翁顯靈,用木杖擊退敵軍。戰後,以感謝神明庇護,當地守將建立「平安宮」,並由陳輝煌捐贈的香爐成為廟中的百年珍品,至今仍供人瞻仰。平安宮也成為基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

李其霖教授深入分析清法戰爭對臺灣影響深遠的歷史意義,指出這場戰爭不僅激發全島軍民的抵抗意志,更彰顯了基隆人在艱苦環境下的堅毅與勇敢。李教授曾親赴當年的戰場所在地考察,發現當地山區環境極其惡劣,令人難以想像當時士兵是如何在此地堅守數月之久。此外,這場戰役也使清政府重新評估臺灣的戰略位置,最終將臺灣升格建省,進一步加強對臺建設與治理。

余治明分享,即使在140年後的現在,基隆人在每年的中元節仍然會在法國公墓舉行儀式,使用紅酒、威士忌和法國麵包等,以此祭拜在當地戰死的法國士兵。這一傳統不僅是對過往戰爭歲月的反思,也是對那些遠離家鄉而戰死異鄉的士兵的一種尊重與紀念,展現基隆人的深厚人情味與包容心。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更多新聞】

►基隆銘傳國中JHBL奪冠軍 謝國樑:撥3千萬修繕場地

►基隆打造全國首創公車貼心鈴 謝國樑:友善運輸環境向前進

►基隆北聖宮集資捐贈救護車 配備12導程心電圖機組

►謝國樑成為職棒開球首位市長 「小龍女」基隆女孩齊讚在地美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