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發現!研究:「殺手基因」SLFN11可終結癌細胞

▲▼醫院,病床,住院,醫師,護士,護理師,急診,病患,患者。(圖/CFP)

▲荷蘭癌症研究所的新發現揭示了新的細胞死亡途徑,為癌症治療帶來重大影響。(示意圖/VCG)

記者葉睿涵/編譯

荷蘭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的細胞死亡途徑。這種死亡方式與之前學界理解化療殺死癌細胞的方式不同,竟和Schlafen 11(SLFN11)基因以及核醣體停滯有關,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重大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過去科學家們認為,癌症治療在破壞細胞DNA後,p53會負責修復受損的細胞,但如果損傷過於嚴重、無法修復,p53就會啟動「細胞自殺程序」,防止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癌症。

然而,令科學家意外的是,在超過一半的腫瘤中,p53的功能已不再起作用,那為什麼在沒有p53情況下,癌細胞仍會在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後死亡,而新發布在《科學》期刊(Science)上的研究為這個謎團找到了解答。

▲▼布魯梅爾坎普(Thijn Brummelkamp)。(圖/翻攝自荷蘭癌症研究所)

▲單倍體細胞技術是布魯梅爾坎普開發的新技術。(圖/翻攝自荷蘭癌症研究所)

布魯梅爾坎普(Thijn Brummelkamp)博士及其團隊利用單倍體細胞技術進行體外實驗,發現SLFN11基因的失活與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有關。 SLFN11基因活躍的細胞在受到化療藥物攻擊後會迅速死亡,而該基因失活的細胞則會存活下來。

與此同時,研究也發現,SLFN11基因在DNA受損時,會關閉細胞的蛋白質工廠「核醣體」,導致細胞在壓力下死亡。這一途徑完全繞過了p53,因此缺乏p53的癌細胞在DNA受損時仍會死亡。

有趣的是,這一發現不僅在不同來源的癌細胞系中得到了證實,而且還在從人類結直腸癌患者的類器官中觀察到,顯示核醣體停滯在癌症治療的有效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SLFN11可以作為化療反應性最強的生物標誌物之一。

布魯梅爾坎普指出,這項發現揭示了許多新的研究問題,包括這種細胞死亡途徑在患者體內何時何地發生,如何影響免疫治療或化療,以及是否會影響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但它絕對將對癌症治療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