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8年/學者批國防結構失衡 「武器多兵不足」成隱憂

▲總統蔡英文於總統府發表元旦新年談話,副總統賴清德陪同。(圖/記者林敬旻攝)

▲賴清德、蔡英文。(圖/記者林敬旻攝)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儘管兩岸依舊冷凍,區域緊張情勢攀升,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ETtoday新聞雲》推出系列報導,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近年來,在美中大國博弈升級下,台海情勢隨之升溫,中共解放軍劍指台海的軍事演習也愈加頻繁,更遑論共軍機艦天天擾台。而總統蔡英文也將於5月20日卸下8年總統職務,在國防表現方面,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受訪時肯定,蔡英文「能掌握機會,敢於決斷」,但太偏重軍事,使國家並未變得更安全,尤其在國防預算明顯增加,但結構上卻失去平衡,於訓練跟維護費用上減少很多,戰時帳面上雖有很多武器,但第一時間能夠出動的數量會不夠。

蔡英文8年來致力於國防自主,並提升我國不對稱戰力,不只國艦國造,也包括國機國造,如勇鷹號新式高教機、紅雀二型無人機、雲豹裝甲輪車等,都已在演訓任務中實際驗證效能。談到國艦國造、國機國造的國防自主對我國防指標性意義,揭仲指出,潛艦對於防衛作戰是很重要的部分,而美國目前都是使用核動力潛艦,不會為了要販售給他國回復本土生產線,而台灣所需的柴電潛艇只能自己做,國艦國造為了降低風險,因此在技術規格上比較保守,但仍可滿足基本作戰需求,就算技術層次上可能無法跟他國匹配,但已能符合台海作戰需求。

揭仲也直言,國防自主的瓶頸在於高階技術無法掌握,舉例而言,海軍原本要建造下一代的巡防艦,但神盾雷達系統始終無法突破,使得計畫擱置,導致在水面的飽和攻擊能力短期之內看不到提升,已經對國軍造成很大隱憂;而國機國造部分,第五代戰機應比擬美國F35,但研發成本很高,連美國都受不了必須找其他國家合作,也涉及高端技術,國內也缺乏能力,因此要談下一代戰機要國造其實不夠務實。

國防自主的重點除了考量國家技術水準,還有預算資源,揭仲提到比方說飛彈、無人機,都是比較有能力掌握的,相關成本也能支應,但下一代戰機,甚至自己去打造水面主力艦艇就值得商榷,超過國家財力負擔,好高騖遠會造成資源浪費。

至於蔡政府推出的重磅國防改革,包括義務役期恢復一年、美軍模組化訓練,當時外界質疑此舉使中方態度只會更趨強硬,無疑又是把兩岸關係當成了犧牲品,揭仲則點出現實面,隨著中共海空戰力提升,以後的主力將會是從空中來,直接超過海峽防禦地帶,因此國土防衛戰越來越難避免,確實需要更多地面部隊,遠超志願役的常備人數。因此,把役期從四個月增加至一年,平時加強訓練,減少對後備動員的依賴,光是2027年就能增加五萬人。

此外,揭仲也指出,原本四個月只能訓練單兵作戰,但高階的訓練,特別是組合訓練,四個月的役期根本做不到,延長後的役男才能接受完整訓練;且戰力形成速度更快,不用像以前動員完還要訓練,所以「蔡英文做了正確但不容易的決定,一般政治人物未必願意碰。」

此外,揭仲也肯定,隨著軍事交流提升,美軍可以對國軍提供幫助,聯兵營到美國進行移地訓練,對於國軍戰力有正面助益。

不過,揭仲也分析蔡英文留下兩大問題給賴清德,首先,身為戰力核心的志願役人力大量流失,平時至少需要16萬7000人,但去年6月降到15萬,離退情形大量增加,對於國軍戰力有很大影響;其二,國防預算明顯增加,但結構上卻失去平衡,年度預算加上特別預算,多用在採購跟研發,但在訓練跟維護費用上卻減少,比例已經到1.7比1,這五年下來,採購跟維護已經失衡,萬一真要打仗時,帳面上武器有很多,但第一時間能夠出動的數量可能就會不足,需要準總統賴清德引以為鑑。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資料照)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記者陳政錄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