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媒:部分地方財政緊張 要強化基層「三保」

▲圖為福州一處建設中的房地產樓盤。(圖/CFP)

▲大陸部分地方財政面臨壓力。(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官媒《經濟日報》6日發文指出,今年一些地方財政運作面臨壓力與挑戰,收支呈現緊平衡狀態,基層財政運作關係社會穩定與百姓民生,要採取強力措施應對收支矛盾、強化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文章提到,前8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成長達10%,反映了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下,稅基隨之成長,某種程度上也受去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而拉低基數的影響,這其中,要重視地區間財政成長的差異,「市縣一級的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加之財政支出保持剛性增長,收支矛盾較為突出。」

文章指出,要採取切實措施,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作,從中央層級來看,中央財政持續加強轉移支付,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兆元,增幅達7.9%。最新統計顯示,具備條件的轉移支付已下達完畢,為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提供了強力財力保障。

▲▼房地產。(圖/CFP)

文章提到,中央轉移支付既要「加力」,也要「提效」,要盯緊各地情況變化,從預算安排到資金使用全流程實行動態監測,對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處置,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文章指出,從地方層級來看,要始終堅持「開源節流」,「開源」,從根本上要推動經濟繼續恢復發展,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增強經營主體活力,實現稅收有更多源頭活水。同時,大力盤活國有資源資產,拓寬財政收入來源;「節流」,則要透過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為重點支出特別是民生支出騰出空間。

文章提到,一些地方高價雕塑、樓堂館所之類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仍屢見不鮮,折射出形式主義、鋪張浪費之風還有一定市場。對此,要嚴肅財經紀律,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電線」。同時,要加強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把寶貴的資金花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文章更強調,要重視及做好債務管理及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有些地方債務水準較高、償債能力較弱,風險不可小覷,「近期,各地正抓緊推動化債工作。要統籌各類資金、資產、資源及各類支持政策措施,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逐步化解債務風險,確保地方經濟財政安全、平穩運作。」

文章還提到,從長遠看,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還要進一步推動財政體制改革,特別是省下財政體制改革,確保各級財政運作穩健、保障有力、長期可持續,透過建立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夯實財政平穩運作之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