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兩會/中美較勁「糧食能源」新戰場 北京4原則走自己的路

▲▼ 2021、兩會、習近平、李克強、林鄭月娥、維安 、兩會場外、毛澤東、人民大會堂。(圖/路透社)

▲大陸兩會即將登場,未來國際外交政策受關注。(圖/路透社)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今年大陸全國「兩會」適逢中央政府人事大換屆,新一屆外交人事佈局是否延續「戰狼」風格、未來外交政策目標,以及如何緩和遭西方國家圍堵等問題,受到外界關注。兩岸專家學者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表示,中國依然延續過去步伐經營大外交,繼續在「俄烏戰爭」扮演和平角色,中美之間會在科技與糧食能源延續新戰場,另外「台海問題」北京將全力防堵避免衝突,不讓美國把台灣從資產變成耗材。

去年中共二十大落幕後,立刻開展新一屆外交人事佈局,前駐美大使秦剛罕見提前接下外交部長一職,原任外長王毅晉升政治局委員並兼外事辦主任,新駐美大使人選至今空缺,預料將於兩會後公布,牽動中美關係變化局勢。

綜觀這些年,中美之間數度交鋒,主打「戰狼外交」的中國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國際外交處境日趨艱困,加上「俄烏衝突」立場遭外界解讀模糊不清,夾雜中美之間的兩岸局勢動盪詭譎,這些都是中國之後面臨外交挑戰。秦剛7日即將首次亮相外長記者會,將如何回應最新外交政策方向,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焦點。

▲▼澤倫斯基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向軍人發表演說,並舉行紀念儀式。(圖/路透)

▲澤倫斯基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向軍人發表演說,並舉行紀念儀式。(圖/路透)

解決「俄烏衝突」關鍵不在中俄

「俄烏衝突」發生以來,中國一直被外界視為俄羅斯隱形支持者。適逢「俄烏衝突」一周年之際,大陸外交部日前發布「中方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再次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停火止戰、啟動和談、保護平民和戰俘、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等12項立場,充分說明中方支持「和平恢復對話」等立場原則。

中方表態是否有用,能否順利推動「俄烏衝突」儘早落幕?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認為難度十分大。他說,「這是一場美國與俄羅斯戰爭,烏克蘭只是一顆棋子,澤倫斯基沒有任何角色和發言權。『俄烏衝突』要不要結束,也不是取決於中國或俄羅斯,而是取決於美國態度。」

他進一步說,「如果美國不想讓這場戰爭停止,誰來調解也沒有用。」最終,中國扮演角色只是宣示政治立場,呼籲用和平解決爭端,維護國家主權、人道主義等。

涉台學者包承柯指出,中國將持續努力,日前王毅到處奔表達中方立場,外交斡旋將繼續進行,希望把「俄烏衝突」降溫,危險發展趨勢調轉過來,逐漸朝向和平談判方向努力,這也是全世界期待一件好事。

他指出,美國插手烏克蘭事務,目的只是與俄羅斯對抗、消耗戰力,根本無助於世界和平也毫無意義,最終把俄羅斯逼到牆角,對於世界和平將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

▲▼中美關係。(圖/CFP)

▲夾在中美之間「台灣問題」複雜詭譎。(圖/CFP)

中美在「台灣問題」遊走鋼索邊緣

近年台美關係快速友好,美國大量對台軍售、關鍵政治人物接連訪台,尤其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去年到訪,狠踩北京紅線。對此,包承柯指出,「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牽動中美關係基本走向,如果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將走進死胡同。」

外界持續觀望美國現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推遲訪台行程,外傳將落在台灣明年總統大選之後。包承柯表示,「如果麥卡錫訪台將比裴洛西來台更麻煩,事情鬧更大,如今的中美關係依然在走鋼索,隨時隨地都會掉下來。」

張亞中則是提醒,「別讓美國把台灣從資產變耗材。」他舉出「俄烏衝突」之前,美國不斷要求北約東擴到烏克蘭家門口,2014年明斯克協議後,美國再次說服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當成北約遏制蘇聯的一個政治資產。俄烏戰爭開打後,烏克蘭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耗材,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耗掉俄羅斯,借機把歐洲收攬在美國的影響力之下。

同樣情況可能套用在台灣?張亞中分析,美國對台灣有兩種邏輯思考,一是把台灣當成資產,可以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崛起,扮演關鍵性的力量。二是,除了美日同盟、美韓同盟,東亞地區最願意配合美國還有台灣。如果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尤其台灣對中國來說是十分敏感神經,一但衝破紅線,美國為了利益將不惜把台灣變成耗材。

張亞中認為,台灣現在對於美國來說,已經慢慢從資產逐漸轉換成耗材的過程,美國極可能正在挑動兩岸一些軍事衝突。比如,台灣兵力延長4個月到12個月,強化本土作戰,台灣要布地雷則顯示國軍戰略已經改變,從制海權和制空權到本土砲彈。「但北京也一直在想辦法避免,掉入美國所主控的兩岸衝突陷阱。」

▲▼烏克蘭糧食,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持續的襲擊中,收割小麥。(圖/路透)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糧食漲價問題。(圖/路透)

中美較勁「能源糧食」新戰場

近年中美在各種國際外交、經貿等議題上猛烈交鋒,張亞中也指出,中國對抗美國還是十分複雜嚴峻,主要美國現在的優勢,掌握全球美元、全球話語權價值觀,美國先進科技與軍事。

他進一步說,「面對美國全球價值觀,中國大陸也以國家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回應,並且發展自己特色優勢,比如運用「基建狂魔」經濟建設,與其他國家發展一帶一路、經貿建設等,用相互依賴概念,突破美國全球產業鍊。」

貨幣戰爭方面,張亞中說,美國傾向高科技回流,並且走向保護主義。中國則是強調全球化經貿「相互依存」,開始和阿拉伯一些國家進行部分人民幣結算,這方面挑戰對美國影響力還不是很巨大。

「中國大陸和金磚國、上合會要擴大,一個『能源與糧食』世界集團開始慢慢的形成。」張亞中說,「俄烏衝突」讓外界深刻發現,未來科技和美元是硬貨幣,糧食能源也是硬貨幣,即使美元再強勢未必能買到一切,比如這次戰爭糧食漲價,讓世界變得非常不安定。

張亞中說,「過去美國最好的盟友是歐洲國家,但俄羅斯、中東國家、南美國家加在一起各有糧食和能源地盤,對美國壓力大。」2022年後新冷戰定義,美國霸權和全球化有削弱趨勢,因為區域地緣政治逐漸形成,比如部分南美國家跟美國的看法不同,中國與中東、俄羅斯關係也持續向好。

未來的中美關係走向?他分析,美國將持續維護自己全球霸權和美元安全力量。中國繼續堅守4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強化基礎建設、結合糧食能源聯盟、全球化經貿依賴,不要世界分割。「如同毛澤東當年所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美兩國各做各的事,對立交鋒也不會停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