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來嗎?專家分析危險心態 人類愚蠢常自我毀滅

▲▼烏俄戰爭。(圖/CFP)

▲暢銷書《人類大歷史》作者認為,戰爭在21世紀已經無利可圖,但不能忽略人類愚蠢帶來的自我毀滅。(圖/CFP)

文/哈拉瑞(暢銷書《人類大歷史》作家)
摘自/天下文化《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

「在戰爭中取勝」已成為失傳的藝術 

到了21世紀,為什麼各大強權想要打出一場成功的戰爭,竟如此困難?原因之一是經濟本質的改變。在過去,經濟資產主要在於實質物資,因此可以很直觀的透過征服,而使自己壯大。只要在戰場上擊敗敵人,就能掠奪一座又一座城市,把敵國平民放上奴隸市場販售,並占領深具價值的麥田與金礦。羅馬販賣希臘和高盧俘虜,於是經濟繁榮;19世紀美國占領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德克薩斯的牧野,於是國力興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到了21世紀,占領已經賺不了大錢,只剩蠅頭小利。在今日,主要的經濟資產是科技和企業知識,不再是麥田、金礦,甚至不再是油田;而知識就是無法用戰爭來掠奪。如果是像伊斯蘭國這樣的組織,或許仍然能靠著在中東劫掠城市和油井,而過上好日子(伊斯蘭國從伊拉克各銀行劫掠超過五億美元,2015年又靠著銷售石油再取得五億美元),但是對於像中國或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種金額實在微不足道。 

根據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每年GDP超過20兆美元,實在不太可能為了區區十億美元就開戰。如果真花上幾兆美元,來和美國開打,要怎樣才能支付所有相關費用、承擔所有戰爭損害、補償所有流失的商機?而且,人民解放軍獲勝後,難道要劫掠矽谷那些有錢的個人和企業?像是蘋果、臉書和谷歌這些企業,雖然確實價值數千億美元,但這些價值靠著武力根本搶不著。畢竟,矽谷雖然叫矽谷,但可沒有矽礦。 

理論上,如果戰爭獲勝,讓勝利者得以重新調整全球貿易體系(例如英國擊敗拿破崙、美國擊敗希特勒之後的情況),一場成功的戰爭就仍然能夠帶來巨大的利潤。然而由於軍事科技的改變,21世紀很難再重現這樣的盛況。 

出現原子彈之後,世界大戰不會有贏家,只會是集體自殺。也就難怪,自從廣島核爆以來,超級大國之間從來不曾直接開戰,參與的都是(對本國來說)低風險的衝突,幾乎不可能有理由動用核武。事實上,就算只是攻擊像北韓這樣的二流擁核國家,也是讓人想極力避免的選項。光是想像金正恩家族面臨戰敗時的可能反應,就令人不寒而慄。 

網路戰也是高損害、低利潤 

對於還傾慕著帝國主義的人來說,網路戰只讓事情雪上加霜。在維多利亞女王和馬克沁機槍那個古老而美好的年代,英軍在遙遠的沙漠裡大肆屠殺非洲原住民,完全不用擔心是否可能危及曼徹斯特與伯明罕的和平。就算是到了小布希的年代,美國在巴格達和費盧傑(Fallujah,清真寺城市)恣意破壞,伊拉克人也無力對舊金山或芝加哥進行報復。然而,就算現在美國攻擊的只是擁有一般網路戰能力的國家,戰火也可能在幾分鐘之內,就延燒到加州或伊利諾州。惡意軟體和邏輯炸彈,可能會讓達拉斯的空中交通中斷、火車在費城相撞、密西根州電網停擺。 

在那個屬於征服者的偉大年代,戰爭是一種低損害、高利潤的事業。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征服者威廉只花了一天,折損幾千兵力,就取得整個英格蘭。相反的,核戰和網路戰則是高損害、低利潤的科技。這些工具雖然能讓你摧毀整個國家,卻無法打造有利可圖的帝國。 

因此,在這個劍拔弩張、氣氛詭譎的世界上,或許最能維持和平的方式,就是各個大國都不知道怎樣打出成功的一場仗。成吉思汗或凱撒大帝可能一時衝動,就入侵他國;但到了今日,不論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印度總理莫迪、或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這些國族主義領導人雖然嘴上說得厲害,對於實際發動戰爭卻非常謹慎。 

當然,如果有人真的找出在21世紀的情景發動成功戰爭的公式,地獄之門可能會倏然大開。也就是因為如此,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成功,就成了一個特別可怕的預兆。讓我們希望這就只是一個例外。 

愚蠢進行曲 

很遺憾,就算戰爭在21世紀無利可圖,也無法保證和平。我們絕不能低估人類的愚蠢。無論是在個人、還是在集體層次,人類都常常做出自我毀滅的舉動。 

在1939年,戰爭對於軸心國來說,大概也是弊大於利,但世界仍陷入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就是戰敗國戰後居然進入前所未有的興盛。不論是德國、義大利或日本,在軍隊遭到徹底殲滅、帝國徹底崩潰20年之後,富裕程度都是前所未見。但他們一開始究竟為何要開戰?為什麼要讓數百萬人承擔不必要的傷亡和破壞? 

就日本來說,這一切都只是出於一個愚蠢的誤判。1930年代,日本的將領、經濟學家和新聞工作者都認為,如果無法奪下朝鮮、滿洲和中國沿海地區,日本的經濟注定會陷入停滯。但是他們都錯了。事實上,日本著名的經濟奇蹟,是在日本輸掉了所有對大陸的征服行動之後,才展開。 

人類的愚蠢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我們常常忽略了這股力量。政客、將領和學者把世界視為一盤巨大的棋局,彷彿每一步都經過仔細的理性計算。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如此。歷史上很少有領導人真的因為瘋了,就隨意移動小兵和騎士。不論是東條英機、海珊或金正日,他們走的每一步其實都有合理的理由。但問題在於,世界比棋盤複雜得多,而人的理性並不足以完全理解,於是就算是理性的領導人,也經常做出非常愚蠢的決定。 

所以,我們究竟該多害怕發生世界大戰?太過害怕或太過放心都是不智的。一方面,戰爭絕非無法避免。冷戰最後和平告結,就證明只要人類做出正確的決定,就算是超級大國間的衝突,也能夠和平收場。因此,如果一心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無法避免,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心態。這會形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只要各國開始覺得戰爭無法避免,就會強化軍力、形成激烈的軍備競賽,拒絕在任何衝突中妥協,並懷疑任何善意都只是陷阱。這樣一來,戰爭就真的無法避免了。 

另一方面,一心認為戰爭不可能發生,也是太過天真。就算戰爭對每個人來說絕對都是災難一場,但就是沒有任何神祇或任何自然律,足以阻止人類的愚蠢。 

想治療人類的愚蠢,辦法之一可能就是謙遜。人一旦認為自己的國家、宗教和文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就會覺得自身利益應該比其他任何人、甚至全人類更重要,於是讓各個國家、宗教和文化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我們要怎樣才能讓國家、宗教和文化看清現實,讓它們瞭解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真實地位? 

▲▼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圖/天下文化)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歷史學者、哲學家暨暢銷書作者,公認是目前世上影響力數一數二的公共知識份子。著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合稱《人類三部曲》)。在《21世紀的21堂課》,哈拉瑞聚焦於此時此地,關注的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科技為社會帶來的巨大顛覆與重塑,以及世事紛紛擾擾之際,我們應該思索、也應該教導孩子的21項核心課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