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到死!雄性北方袋鼬瀕危 竟是因為「忙著播種」不睡覺

▲▼澳洲袋鼬(北方袋鼬)或因交配次數過多虛脫而亡。(圖/CFP)

▲雄性北方袋鼬可能因為忙於交配、缺乏休息,而在繁殖季節後大量死亡。(圖/CFP)

記者吳美依/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瀕危的雄性北方袋鼬(northern quolls)經歷一次繁殖季節後就會大量死亡,而雌性則能活到4年,引發科學家的好奇。他們展開研究後發現,雄性往往放棄睡眠,而把時間投注在尋覓交配對象及繁衍後代,缺乏休息或許就是大量早逝的原因之一。此研究2月1日發表在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昆士蘭大學及陽光海岸大學(UniSC)共同展開研究,科學家抵達澳洲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海外的格魯特島(Groote Eylandt),在野生北方袋鼬身上裝設附有追蹤器的微型背包,並且蒐集長達42天的數據。

結果發現,雄性花費更少時間休息、更多時間移動尋找交配對象。雄性休息時間僅佔8%,雌性則可以達到24%。研究中的雄性北方袋鼬甚至能夠在一晚走動逾10公里,若根據平均步幅(stride length)換算,等同於人類一晚走了近40公里。

▲▼澳洲袋鼬(北方袋鼬)或因交配次數過多虛脫而亡。(圖/CFP)

▲北方袋鼬在澳洲瀕危。(圖/CFP)

此外,雄性似乎也更容易吸引寄生蟲,可能是因為牠們花費更少時間梳理毛髮,以充分利用繁殖季節。牠們在覓食及躲避掠食者時,也不像雌性那麼警惕。

陽光海岸大學資深講師克萊門特(Christofer Clemente)解釋,雄性把所有精力投注於尋找雌性,作為繁殖產量最大化的方式,「牠們通常盡可能為了交配踏上遙遠路程,動力如此強大,以至於放棄睡眠,花費更多時間尋找雌性。」不過,「繁殖季節結束時,這些袋鼬看起來糟透了。牠們開始掉毛,無法有效梳理自己,體重下降…而且一直在互相打架。」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的加施克(Joshua Gaschk)指出,睡眠剝奪及相關症狀「使得復原成為不可能,這或許解釋了繁殖季節後記錄到的雄性死亡原因。牠們成為容易捕食的獵物…或者簡單地死於筋疲力竭。」

澳洲野生生物管理局(AWC)表示,該國目前還有約10萬隻野生北方袋鼬,但族群數量「正在迅速下降」,棲息地流失及流浪貓攻擊,都構成嚴重生存威脅,牠們也特別容易受到海蟾蜍的毒液所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