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闖美拍片」衝擊歷程曝光! 開拍前1周...主角開刀退演

▲。(圖/張景翔提供)

▲熱愛電影的他,更沉迷於各種另類、打破框架的拍攝手法。(圖/張景翔提供)

記者周亭瑋/採訪報導

來自高雄的八年級生張景翔(Davis Chang),從台藝大電影系畢業後,赴全美第四的查普曼電影學院(Chapman University Dodge College)攻讀碩士,熱愛科幻題材的他,不斷挑戰影像敘事的疆界與極限,最新作品《The Nation》、《3000》等都曾入圍多項國際影展。

張景翔目前在CBS與Paramount+旗下的新秀「Women Of Wrestling」工作,也曾參與製作與指導前迪士尼影業主席Jeffrey Katzenberg,旗下紅極一時的新創媒體平台Quibi,主打能同時橫豎觀看的Demo短片;最近他除了籌備XR沈浸式短片《Multiverse Mine: Future Buddha》,也規劃未來將VR與AI的視覺媒材,玩出不一樣的火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張景翔提供)

▲Quibi的實驗Demo拍攝現場。(圖/張景翔提供)

從台藝大到「全美第四」查普曼電影學院

進到查普曼電影學院後,張景翔主修導演,同時也修習製片相關課程,在學期間他得到系統性的學習,從一支片的初期發想、劇本編寫、各種前置作業,包括如何取得正式拍攝許可、怎麼選擇租賃器材,到拍攝與後期剪輯、聲音、調色,一路到參與影展及預算的規劃等;不僅如此,他至少有五部影片獲得國際影展的認可。

由於從小接受東方教育,張景翔坦言,很怕自己的問題太蠢,或提問會耽誤到上課時間,相較於當地同學,他在群體的配合度很高,「所以醞釀一個開口的時機,對我來說更加困難,加上我本身偏內向,也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學會如何自信地表達看法,同時少一點在意外界眼光,珍惜自己的獨特性,後來我也意識到,這些特質在創作與工作上,有著很大的助力。」

他苦笑說,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得知,老師的Office Hour是多麽珍貴的時間,學生可以一對一,在課外跟老師約吃飯、聊天,就像平輩間的交流,老師也樂於分享專業經驗及知識,「當他們看到學生認真的態度,會更願意介紹實習,或給予其他工作的機會,但我自己是錯過不少這樣的時間,都埋頭搞自己的影片,還有拍攝相關的事情!」

張景翔也直言,不論是台藝大還是查普曼,相較於當地的其他學校,在技術實作方面都更加紮實,也有較多的專業器材讓學生親自操作;而兩者的差異,他認為是在於整個產業的成熟完整度及分工程度,「在查普曼拍攝的教學,老師們會以貼近好萊塢業界的作業流程,來指導並要求我們,也更著重於拍攝法規及安全的要求,像拍攝時數會盡量控制在12小時內,超班費用也都會遵守,這在亞洲是相對較少被提及的。

▲。(圖/張景翔提供)

▲每場拍攝對他來說,都是很寶貴的經歷。(圖/張景翔提供)

赴美學拍片最大衝擊!他含淚嘆「什麼都好貴」

「剛來的時候,會有種...天阿什麼都要錢的感覺!」張景翔苦笑表示,在影片製作的過程中,原本算好的費用,在結帳時往往會跳出各種雜項讓人措手不及,「其實這點不限於工作,在生活各方面都會碰到,算是個文化衝擊吧!而且人工相對其他費用是滿貴的支出,但覺得這也是代表非常注重人權的一種表現;另外,後續影片參展的運營與行銷,及片子的預算控管,對我而言都是新的學習。」

他也舉例道,之前拍片時,有個短短幾秒的砸酒瓶片段,光是這樣就得請特技指導;還有一次現場的拍攝器材太多,劇組被要求要整個封路,同時得請警察來交管,「這些在美國都有明確的規範,雖然開銷會變得很可怕,不過顯示了體制的完善與安全第一的要求。」

開拍前1周「主演臨時退出」 張景翔:拍片就是不斷解決問題

在真正進入導演、製片人的角色後,張景翔目前最印象深刻的得獎作品是《The Nation》這支科幻短片,「劇本原先要求的場地非常多,但預算不允許,同時也有好多計畫都跟原先設想的有出入,包括場地、設定、編劇新改的對白。」

雪上加霜的是,其中一位主演在開拍前一周,因膝蓋動刀突然退出,這讓他們瞬間有種天要塌下來的危機感。張景翔回憶道,「我們馬上找了當時也很喜歡的某位演員加入,他一到現場,比試鏡時的表現更加出色;巧的是,他跟另一位主演是表演課曾對過戲的同學,兩人默契十足,化學反應出奇得好。」

▲。(圖/張景翔提供)

▲擔任製片人導演的他,總是得面對預算上與拍攝各方面的壓力。(圖/張景翔提供)

張景翔直言,這段經歷給他上了很深的一課,「我覺得電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組合,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完成準備,建立一個藍圖,但當它發生任何意外的時候,就得坦然接受,並想著怎麼改動,因為拍片就是不斷在解決問題。」

另一部實驗科幻短片《3000》,也是歷經幾番周折才完成的作品,張景翔表示,「片中沒有對白,這在科幻片是很少見的嘗試。自學習電影後,我發現一個演員的一個肢體、眼神,其實都能勝過語言。」他更開玩笑透露,當初會有這樣的發想,也是因為上一支片子的對話實在太多了。

張景翔哀怨地說,這支片拍完沒多久,後製期就碰上疫情,「工作流程完全被打亂,一切都從頭開始去建立,討論受到很多限制,聲音、調色支出變多、時間拉長,導致進度延宕,加上影展的期限擺在那,有的地方也只能妥協。」

▲。(圖/張景翔提供)

▲科幻短片《3000》的拍攝現場。(圖/張景翔提供)

從小就愛科幻片!受到「2部經典巨作」啟蒙

從小就喜歡看電影的他,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侏羅紀公園與駭客任務時的悸動,這也讓他迷戀上科幻題材,「不管是活生生的恐龍或虛擬世界的想像,那些充滿創造力的敘事與畫面,在大螢幕上對我的衝擊非常巨大,甚至可以說是一次對思想的啟蒙。」

張景翔最後也提到,「以製片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是拍硬科幻,需要很多視覺特效及龐大的美術與陳設,來支撐整個世界觀;而我感興趣的反而是軟科幻,藉由一個科幻的設定探討哲學與當代社會的議題,通常只有某項科技會是虛構與超前的,但其他都跟現實是一樣的,主要著重在這項科技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從小的夢想,如今他正一步步實踐。(圖/張景翔提供)

▲。(圖/張景翔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