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4條斷層發震機率曝!未來50年「規模7↑地震」發生率逾5成

▲台灣發震機率圖。(圖/翻攝自Facebook/地震報-中央氣象局)

▲台灣發震機率圖。(圖/翻攝自Facebook/地震報-中央氣象局)※點圖放大

記者李宜秦/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公布來自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正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而出的「未來50年台灣發震機率圖」,研究顯示,未來50年發生大於規模6.5地震機率達99%、大於規模6.7地震94%、大於規模7地震機率54%。

氣象局臉書官網「地震報-中央氣象局」貼出「未來50年台灣發震機率圖」,並表示,來自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正大學的科學家組成了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在2015年、2020年分別發表了一次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PSH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TEM團隊整理出44個斷層活動報告,詳細講述可能引發的地震觸發活動特徵,與推估未來發生地震的機率。

氣象局表示,當知道這些構造的發震機率、哪裡的地震危害地勢比較危險後,就將其區域擴大備災,並研擬出更適合防災需要的工程耐震設計規範。

氣象局地震中心值班台表示,發震機率圖上的「Mw」是學界常用的「地震規模」縮寫,以01山腳斷層為例,就是指規模7地震機率6%的意思。

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是學界以科學方法做出的機率圖,雖然不是百分百準確,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圖中機率最高的32米崙斷層為例,測出結果為發生規模6.6地震機率為88%,該處在2018年即發生花蓮大地震,足見此圖可信度。

陳國昌補充解釋,該圖是2015年左右製作,而米崙斷層已在2018年發生花蓮大地震,因此斷層有所錯動,再次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也會有變動。

排除米崙斷層後,根據該圖,目前發震機率排名第一的是台南「中洲構造」,發生規模6.9以上地震機率為39%,至於南宜蘭構造、中部的初香構造、台南六甲斷層等,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機率皆超過3成。

陳國昌表示,美國每年都會製作類似圖表,排出可能發生大地震機率較高前50名的地區,不過真正大地震的區域不一定會是最高機率的地區,常常反而是排名30、40名的地區發生大地震,因此預測仍只能做為參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