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醫專申請學雜費調漲 「台學費高居全球14」教團籲:高教公共化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前往教育部抗議大學高學費。(圖/記者李毓康攝)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要教育部長潘文忠正視高學費的問題。(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今天是各大學校教育部申請調漲108學年度學雜費的最後期限,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與教育團體今(17日)呼籲各大學不要送出調漲學雜費申請,並呼籲教育部正視大學學費過高的問題,研議具體方案推動高教公共化、降低全體大學生求學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盟指出,目前至少已收到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明新科技大學、中華大學等三所學校完成調漲學雜費校內程序。雖然在去年教育部新聞稿聲稱,「長期凍漲學雜費不利學校正常營運,亦影響學生教學品質」、「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我國大學學費收費已相當低廉」,但聯盟發現,在世界各國中,台灣的學費不僅不便宜,更是高居第十四名,駁斥教育部的不實論調,也反映出台灣的大學生求學負擔沉重。

聯盟強調,全台灣110所左右的私立大學近6年的年總收入分別為1,252億元、1,273億元、 1,315億元、 1,327億元、1,317億元、1,317億元新台幣;而在私立大學年度盈餘方面,在106學年度全台灣110所左右的私立大學共有117億元的盈餘,平均每一所私校都有1億元以上的盈餘。可見私立大學收入並未隨少子女化衝擊而減少,並且保有一定程度的獲利空間。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前往教育部抗議大學高學費。(圖/記者李毓康攝)

▲教育團體呼籲各大學不要送出調漲學雜費申請,並呼籲教育部正視大學學費過高的問題,研議具體方案推動高教公共化、降低全體大學生求學負擔。(圖/記者李毓康攝)

聯盟說明,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疾呼學雜費鬆綁的私立大學校方,在乎的根本不是學生的受教品質而是維持私校興學獲利,甚至校方也仍持續忽視教育現場的各種困境,放任教師的勞動權益以及學生的受教權益持續被侵害。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代表李容渝表示,教育部與大學校長,常將讀大學視為個人投資,因而要學生接受調漲學費。其實是忽略了,多數學生來說,大學根本是「不得不念」而非個人選擇,但現在更多的情況是,學生花大錢接受教育後,社會新鮮人換得的卻是停滯近二十年的薪資。結果享受到高教成果的,其實是從中獲取大量廉價勞動力的企業。

李容渝指出,「我們不能忽略了,高等教育肩負著促進知識交流與累積、增進公共討論與研究水平的任務。我們的立場是拒絕讓學生家庭的經濟能力,成為接受教育與追求知識的門檻;更重要的是,讓享受了高教成果的企業,也承擔起維持和提升高教品質的社會責任。」

台灣勞動者協會代表、政大社會研究所碩二生吳昭儒也說,根據全國學生勞動組合所做的全國學生勞動與收支調查,一位學生平均每月從家裡得到的生活費用是5,253元,而有將近3成的學生沒有從家裡獲得生活費用,一位學生平均每月的支出是17,446元,每個學生平均要做1.7份工作,每月至少80小時的工作時間才足以維繫自己的生活。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前往教育部抗議大學高學費。(圖/記者李毓康攝)

▲聯盟呼籲政府,增加「常態性補助」並加強公共監理;課徵資本利得,增加公共資源對高等教育的挹注。(圖/記者李毓康攝)

吳昭儒說,未畢業即就業,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無論如何專科以上的學歷已經是必備。學費只是其中之一個環節,卻可能是壓垮學生及其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聯盟最後提出三點訴求,呼籲政府重視學費問題,凍漲學雜費並往高教公共化邁進;重新審視教育經費的分配問題,增加「常態性補助」並加強公共監理;課徵資本利得,增加公共資源對高等教育的挹注。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科長李惠敏回應,今年學雜費調整目前為止只收到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申請案,預定調整幅度為2.5%,但因後續還需要審議會的審查,才能確定,而審議會也會有學者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一同參與,同時也會針對學校的資訊公開、助學指標、學務指標、辦學指標等進行審查。

李惠敏說明,審議完後將在7月中旬前對外公布確定調漲學雜費的學校。另外,針對聯盟所提出的「台灣學費是全球第14高,但所得卻不是第14名」,李惠敏也說明,這部分需要交叉比對來分析,台灣目前的負稅率是13點多,但瑞士卻是4成多,跟台灣鄰近的南韓、日本負稅率也相對高,因此無法用單方面評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