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首任民選總理:人民要的是快樂!只重GDP忽略人性

▲不丹第一位民選總理吉美廷禮(Jigmi Y Thinley)來台演說,分享不丹40年來締造「幸福奇蹟」的關鍵。(圖/《遠見雜誌》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Jigmi Y. Thinley)是「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 Happiness,GNH)的關鍵推手,25日首度登台演講,以「幸福驅動下的不丹發展經驗」為題,與台灣民眾分享不丹的幸福追求經驗。

廷禮表示,不丹在1961年才對外開放,是個位於喜瑪拉雅山腳下、夾在中國跟印度兩大強權之間的小國,人口不過70多萬,在開放初期,不丹也曾走向經濟發展這條路,但經過10年,年輕的第四世國王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上任後,開始對此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丹國王花了2年半的時間奔走全國各地,重新尋找國家的未來願景,他親自下鄉跟人民訪視、交談、問大家想要的是什麼,發現人們要的都是「快樂」,隨後便提出GNH的發展理論與衡量系統。這段期間,廷禮都親自參與、見證,「不丹還不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只是我們的人民相信這個理論,追求的時間比別人久一點而已。」

1998年,不丹受邀在首爾舉辦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亞太千禧高峰會」發表演說,首度對外分享不丹的幸福執政理念,當時上台代表發言的就是廷禮。他觀察,剛開始各國聽到不丹的作法都很驚訝,竟然有一個貧窮國家會走反潮流的路線,「但幾年過後,愈來愈多人開始覺得,不丹模式是一個應該思考的想法,尤其在新的21世紀。」於是不丹的「快樂之國」形象愈來愈明確,成為該國最明顯的品牌特色。

▲吉美廷禮提醒,人類勿把經濟視為最終目標,應該回歸追求幸福、以人為本的施政路線。(圖/《遠見雜誌》提供)

廷禮在國際上分享不丹經驗,常被問如何推動幸福政策、如何衡量人民的幸福感等問題,他以GNH的量測系統回答,不丹的做法並沒有特別不同,只是更注重除了經濟數據及物質產出以外的指標,如人民的心靈感受、生活平衡、文化保存、環境負荷等面向,都被納入GNH的研究標的。

廷禮提醒,「如果國家的發展只用一個GDP指標來看,很容易淪為滿足個人慾望,不斷地消耗資源,這樣不僅自然環境無法負荷,更會慢慢忽視人性的價值。」不丹的GNH包含四大面向:均衡分配且能永續發展的經濟、傳統文化的保存、自然環境的保育、以及良好的政府治理,注重更均衡的發展。

外界常以為,不丹是拒絕現代化的「窮開心」國家,但廷禮強調,不丹並未荒廢經濟開發。但身為夾在中印兩大強權間的小國、又位於世界最高峰之下,不丹自古自懂得敬畏大自然,而且了解必須保護自己的文化及識別性,「當你看到人民的笑臉,就會知道在經濟、物質、科技、教育等種種指標之外,還有很多難量測的東西。」

這場演講由《遠見雜誌》主辦,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前環境保護署署長沈世宏、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許銘能、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台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黃紫婕等人都前往聆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