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曆官民版哪個對 清大教授黃一農:氣象局比古人準

記者盧姮倩/台北報導

近日有命理師提出質疑,明年的官方辦公日曆表,與行之有年的萬年曆版本出現一天的落差,憂心會造成吉凶日順序大亂。對此,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黃一農表示,曆法都是根據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訂定,而「官方版」是中央氣象局根據公式,並透過電腦軟體推算出來,與清朝時期的萬年曆相比,準確度較佳,可信度也比較高。

命理師指出,根據官方版本,明年國曆六月八日是農曆五月一日,但萬年曆的農曆卻是四月三十日,至於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黃一農教授接受《ETtoday新聞雲》電訪時表示,根據天文定義,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瞬間」,稱為朔,也就是農曆初一,由於官民版出現僅「數分鐘」的落差,才導致官民農民曆版本不同調的狀況。

也就是說,依照天文氣象,明年六月八日晚間二十三時五十六分,月球剛好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氣象局根據朔日定義,將這天訂定為農曆五月一日,而古人可能估算錯誤,發生僅4分鐘的誤差,才將此日訂為四月三十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一農說,現代人口中的《萬年曆(乾隆時為避其名弘曆於是改稱萬年書)》,是清代每位新皇帝登基時,欽天監的天文官為他所編寫的二百年朔閏和節氣表,雖已行之有年,但「人工推算難免會失誤」,過去也曾發生官民版本出現落差的事件,早就見怪不怪。

黃一農強調,在天文定義不變、朔日算法不變的情況下,「答案就只能有一個」,且「官方版」農曆是中央氣象局是依美國海軍天文台資料,依照天文學公式,透過電腦軟體精準計算,當然會算得比古人準;此外,黃一農表示,坊間出版的曆法大多都是承襲萬年曆,或是根據清朝時代流傳下來的算法,準確度不一,最好還是選擇準確度較高的「官方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