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成本高漲,公會規劃下半年提出運價檢討申請。(資料示意圖/屏東客運公司提供)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繼國道客運去年通過運價調整並陸續調漲後,行駛一般公路的公路客運也研擬喊漲,由於人事、維修以及輪胎等原物料成本高漲,載客率依舊未回到疫情前,營收和客運量衰退逼近4成。根據規定,公路客運運價可每2年檢討一次,客運公會全聯會規劃今年下半年將提出調漲申請。
根據公路局統計,疫情前2019年公路客運路線有637條,客運收入118億4687萬4002元,客運人數1億2841萬4214人次,不過疫後客運業營運仍未復原至疫情前,2024年公路客運路線剩539條,客運收入72億1207萬4493元,客運人次8075萬3028人次,客運營收大幅減少39.1%,客運人次也衰退降幅約37.1%,公路客運路線也停駛和減少98條。
由於客運業營收和載客量回不去疫情前,加上各項經營成本高漲,根據法規規定,公路客運除遇有特殊情形外,運價每2年檢討1次,由於上次公路客運調漲為2023年5月,由政府補貼漲幅凍漲票價,即將屆滿2年之際,客運公會也將再度啟動運價調整申請。
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謝界田表示,公路客運依規定可每2年檢討一次運價,今年5月將屆滿2年,客運業者負擔成本高漲,目前公會正蒐集各客運業者營運和成本資料,後續將針對運價調整幅度討論,預計今年下半年向公路局提出運價調漲申請,期盼政府未來可以針對漲幅補貼,另外使用者付費,消費者也負擔一部分,透過補貼降低對消費者的影響。
不具名客運業者表示,目前營運各項成本都增加,公路客運駕駛薪資也往上調薪,市區公車駕駛也都有加薪,油價也在漲,維修費用、原物料全面都在漲,但旅客搭載率跟疫情前比,仍沒有回到疫情前,旅客回溫速度跟不上各項成本漲價速度,確實有必要檢討運價反映成本。
另一名客運業者則表示,公會目前已經在蒐集各家業者資料,大概今年5月或6月就會向公路局提申請調漲,公路客運有一大部分採里程補貼,中央政府1公里補貼45.51元,但有些地方政府對市區公車補貼1公里可到52元,因為沒人要跑,主要是業者成本加重,通膨下輪胎、修繕、人力成本全都漲,司機薪資成本也大增,人事、修繕、原物料是公路客運三大主要成本,在高成本壓力下盼能反映,也希望中央政府補貼不要落差太大,可以比照地方政府。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也指出,市區公車在地方政府補貼下已幫駕駛調高薪水,公路客運和國道客運路線壓力也很大,駕駛很缺乏,因此也比照雙北市區公車駕駛加薪8千元,讓人事成本大增,此外,場站租金也大幅增加,公路客運常用到六期環保柴油車,非常昂貴,光車輛成本就增加1成5以上,整體營業成本也攀升超過1成,希望主管機關可以核實檢討讓業者反映成本。
對此,公路局表示,根據規定,公路客運確實每2年就可以檢討一次運價,將等公會提報後討論和檢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