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賴政府掌握兩岸交流善意主動權 張五岳:公權力是推力非阻力

▲▼ 馬英九、陳沖、張五岳、林祖嘉、趙春山、蕭旭岑            。(圖/記者任以芳攝)

▲淡江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張五岳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昨520九職演說的兩岸論述,被大陸方面定調「暴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淡江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張五岳也分析,北京對賴沒有期待幻想,未來對台政策持續「軟硬兩手」,畢竟沒有互信,兩岸政治協商機率很低,只能把期望擺在兩岸交流。建議賴政府把握釋出善意,拿回主動權,「公權力應該扮演推力,而不是阻力。」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馬英九文教基金會今共同舉行「賴蕭新政府上台後的兩岸關係」座談會,前總統馬英九、前行政院長陳沖擔任開場致詞嘉賓。首場主題「兩岸關係」由馬辦執行長蕭旭岑擔任主持人,參與學者依序是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淡江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張五岳、淡江中國大陸研所助理教授洪耀南。

張五岳指出,對於賴清德520就職演說,都是在大陸國台辦回應都是在預期之內,沒有意外,「九二共識」以及中華民族和兩岸一家概念,這個問題就是不容易存在的問題。

從北京回應來分析,張五岳表示,2016年蔡英文第一次勝選,大陸方面用中台辦、國台辦兩辦負責人規格來回應,當天晚《央視》30分鐘新聞聯播也有播報,並且預告隔天《人民日報》521即將發表評論文章;蔡英文二次勝選以及520就職演說,大陸只有時任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局長來回應。這次賴清德勝選、520就職演說則是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回應,一切都在預料中。

張五岳指出,大陸方面對於賴清德的兩岸政策也心知肚明,因此《央視》新聞聯播沒有看到任何報導,《人民日報》只有今天第四版全版聚焦關於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包括王毅、中國大陸外交部到國台辦的談話,並且發表鐘一平文章表達力度,沒有過於重視。

「北京對賴清德總統沒有期待跟幻想。」張五岳進一步分析,去年北京使用中台辦名義點名批判,並且使用「賴清德」三個字,但今年1月13號賴勝選後,北京的批判不使用「賴清德」,而是使用「台灣地區領導人」,由此可證,「北京非常審慎看待這個問題,並且沒有期待幻想。」就目前為止,還是按照既定的政策方針辦事。

張五岳指出,北京對於賴清德的定調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以及加大力度「反台獨」,另一個基調主軸則是強化台灣60%主流民意要和平,不要戰爭,要交流不要衝突,這也顯示北京還是要和平交流,「如果是台灣主流民意,北京怎麼會做出一個跟台灣主流民意完全相背離?」同時加大力道針對外部勢力、針對台獨,強調堅持體現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按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案,推動融合發展和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穩定不移的堅定和平統一。

針對上述分析,張五岳還是認為兩岸關係基本風險「可控」。首先預料北京方面會有局部施壓,將反映在外交國際空間、貿易脅迫制裁、法律戰等遊走灰色地帶的手段。在美中大國博弈之下,美國主要民意傾向「抗中友台」,加上美國總統選舉逐漸白熱化,「抗中保台」措施對美中關係、兩岸關係也會產生影響?如果能避免兩岸誤判,做到有效的分歧控管,兩岸風險基本可控。

對於兩岸局勢,張五岳稍稍抱持樂觀,關鍵在賴政府必須抓出「操之在己」可能性,主動表達善意,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台灣方面依然擁有相當大的主動空間。比如6月1號之後是否開放團客赴陸,是否繼續採取嚴格防禦交流政策?「公權力應該扮演推力,而不是一個阻力。」

張五岳認為,回到過去兩岸政治談判協商的機率非常低,沒有政治互信如何協商?短期內只能期待兩岸恢復全面性的交流,前提是雙方也必須做出努力。

▲▼ 馬英九、陳沖、張五岳、林祖嘉、趙春山、蕭旭岑            。(圖/記者任以芳攝)

▲淡江中國大陸研所助理教授洪耀南。(圖/記者任以芳攝)

淡江中國大陸研所助理教授洪耀南則認為,就北京立場只要是「一中一台」就是台獨,依照賴清德昨天兩岸論述,主要是對台灣內部不是對北京,因為怎麼表述北京都會不滿意,因此是對內部公開談話。

洪耀南說,「昨天雙方也都在畫各自的紅線,北京一方面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一方面反對台獨。賴清德談話聚焦中華民國主權,同時也強調推動兩岸交流。」

整體來看,洪耀南表示,未來可預料,北京方面以及賴清德未來主政只剩下民間交流算是有共識,至於不設前提在既有基礎下推動的政治談判,困難度非常高。未來只能從賴政府的兩岸人事安排來期待,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以及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外界期望可以透過實質交流,積累善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