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7200到2.5萬! 高材生十八洞村「發揚苗繡」 留住婦女就業

▲▼ 湘西,脫貧,十八洞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6、7名苗族老奶奶在商店內,圍坐在一起縫製苗族刺繡。(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湖南報導

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個總人口990人的苗族村落,10多年前村民一整年的平均收入僅1668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7200元),如今則增至2萬5456元,靠的是發展優勢資源帶動「錢」潮,令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在家門口就業。

 「有女莫嫁梨子寨,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溝深路難走,嫁去後悔一輩子。」這首歌謠唱出十八洞村苗寨的曾經的真實處境。當地是典型的苗族聚居貧困村,除窮困外,還有許多男人娶不上老婆。

據地方官員介紹,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曾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之後當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形成鄉村遊、獼猴桃、勞務輸出等「旅遊+」產業體系,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3年的2萬5456元。

▲▼ 湘西,脫貧,十八洞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 十八洞村前後對比照片。(圖/記者蔡儀潔攝)

▲▼ 湘西,脫貧,十八洞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實地前進十八洞村,如今村落錯落有致,許多人家在家門口擺了臘肉、臘腸等特產,吸引遊客來消費。村裡還有商店專門販售手工刺繡產品,現場有6、7名苗族老奶奶圍坐在一起,嫻熟地縫製艾草枕、掛飾等,每個產品都展現了苗族精緻的刺繡工藝。

十八洞七繡農業公司負責人石佳受訪表示,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2017年時鄉鎮幹部曾邀請她返鄉投資,將「苗族刺繡」這個婦女容易上手的技藝,發展成特色產業,不過她起初並未被說動,直到得知村鎮1.9萬人中有1200多個「留守兒童」時,她決定拚一把,令婦女無需再外出打工。

實際上,隨著大陸城市化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起,許多村民外出務工,留下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 湘西,脫貧,十八洞村。(圖/記者蔡儀潔攝)

▲石佳接受訪問。(圖/記者蔡儀潔攝)

石佳返鄉後分三步行動,第一是聚焦苗族刺繡,實施「讓媽媽回家」項目,號召婦女來接受免費培訓,合格後與公司簽約,保證每人日收入100元人民幣以上,同時鼓勵繡娘自主創業。

石佳記得,一開始推行時,村民非常踴躍,第一天就來了超過400人,遠遠超乎預料之外,每個人都表示不希望離開親人。

苗繡項目走上軌道後,石佳第二步發展農業,主要做湘西黃金茶,結合刺繡每位婦女月收入達4、500元,「她們忙的時候就種採茶,閒的時候就繡花」;第三步則是融合文化、農業及旅遊,人流量帶來更多收入。

石佳指出,據統計,超過300名小孩的父母回到家鄉就業,儘管收入仍略低於到大城市打工,但農村消費低且能陪伴家人,「幸福感會高於經濟收入。」

「群眾要致富、要增加收入,沒有穩定的產業是不可能穩定脫貧」,當地一名官員認為,鄉村振興路上,需要有年輕有為的青年返鄉當「領頭羊」。石佳最後也強調,「廣袤農村,大有作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