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年收入7200到2.5萬! 高材生十八洞村「發揚苗繡」 留住婦女就業

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個總人口990人的苗族村落,10多年前村民一整年的平均收入僅1668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7200元),如今則增至2萬5456元,靠的是發展優勢資源帶動「錢」潮,令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在家門口就業。

陸發布中央一號文件 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

202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今天公布,要求學習運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03年主政浙江提出的「千萬工程」經驗,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放下鋤頭到煮咖啡! 台青帶「培根計畫」改造陸鄉村

鄉村振興是中國大陸近年的「新藍海」,台灣身影亦活躍其中。進駐廈門貧困村「赤土社」的李佩珍受訪表示,台灣行之有年的社區營造精神,關鍵在於同步提升人的精神文明,不僅僅著重改造空間環境,「農民總不可能馬上放下鋤頭,就可以自己煮咖啡了。」

疫情考驗下的中國鄉村振興 「窮山溝」拚轉型卻遇遊客清零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曾喊出,「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人間奇跡」,而下一步是鞏固成果的「鄉村振興」。不過,新冠疫情令轉型中的農村忽然喊卡,如何應對考驗地方基層的智慧。河南止方村書記郭青松感慨,當時民宿建成沒多久就遇上疫情,遊客量幾乎「清零」,所幸今年五一長假明顯感受到人流復甦。

陸官方:2022無發生「規模性返貧」 平均收入6.5萬

大陸過去採取的疫情封控重挫經濟,官方強力避免脫貧地區發生「規模性返貧」。大陸國家鄉村振興局19日指出,2022年大陸脫貧人口平均純收入為1萬4342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6萬4159元),按年增長14.3%。

北京門頭溝鄉村振興 古宅搖身變民宿

中國大陸再逐步實現「全面小康」後,脫貧攻堅方針正逐步向全面鄉村振興方向轉變,以位於北京市西郊的門頭溝村為例,鎖定疫情期間旅遊「大內需」市場,採與設計師合作或集團進駐方式,將原本古村內的民宅,改造成精品民宿,紮根新型態的周邊遊、省內遊消費市場。

溫州鄉村振興 邀台文旅產業交流

大陸近年積極推動鄉村發展,為與台灣成功經驗交流互鑑,浙江省溫州市日前舉行「2021兩岸(溫州)文旅融合與美麗鄉村發展交流大會」,以「守望鄉愁 攜手鄉創」為主題,共謀合作發展之路。

十四五拚鄉村振興 台商看好農業文創、公用品牌

大陸十四五計畫將鄉村振興列入其中,讓不少台商看到機會。以浙江台商顏峻瑜為例,登陸發展三年的他,將台灣的農業文創理念帶到當地,迄今已為超過180家企業做品牌設計。顏峻瑜認為,農業文創、生態農業、公用品牌等,會是未來兩岸農業交流熱點。

「麗水山耕」兩岸農業文創大賽 台灣作品奪3獎

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5日在浙江麗水舉行,今年共有704件作品報名參賽,角逐兩大類共五個獎項。最終,最佳農業品牌故事獎和最佳農業品牌影視及多媒體設計獎由台灣選手獲得,最佳農業品牌形象設計獎和最佳農業產品包裝設計獎則是大陸選手留下。

鄉村振興西進潮 他帶「鮮肉設計團隊」深入200年古村

大陸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許多台灣社區營造人才也跟著西進發展。台灣民宿客棧協會副會長蔡幸爵今年與浙江麗水溶江鄉的上官坑村合作,要為村子設計恢復村莊200多年前的樣貌,他引入平均年齡20多歲的台灣設計團隊,希望能在古村樣貌恢復的過程中,也加入新的思維,讓村子成為青年願意回來打拚的地方。

兩岸鄉村振興論壇 專家聚焦「從村民著手」

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2日在廈門文博會舉行,兩岸專家在論壇上分享了許多實際案例,也檢討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鄉愁經濟學堂》社長、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林德福表示,大陸在環境空間改造的速度非常快,但在處理人跟資源的運用上相對慢很多,「兩方面的進度必須一致,計劃才有可行性,否則工程完成了,人的部分跟不上,就停在那,慢慢往下掉。」

華聞快遞/建全球標桿城市!深圳將增強大灣區內核心引擎功能

從大灣區核心引擎到全球標桿城市,深圳的城市定位再次攀升。《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提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深圳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華聞快遞/2019夏季達沃斯年會登場 5G經濟領跑

2019夏季達沃斯年會於1日在大連啟幕。中外嘉賓將圍繞「領導力4.0:全球化新時代的成功之道」的主題, 參加200多場論壇,為當今世界大變局下應對全球化新挑戰、推動全球化新發展把脈尋方。今年年會的最大亮點是5G網路覆蓋與應用的科技魅力。(人民日報)

進擊的鄉村/台灣團隊參加鄉村振興 聚焦「做軟體」挖歷史人文

台灣近年有許多建築設計團隊到大陸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工作,並採取跟大陸團隊共同協作的方式。台灣見學館團隊今年開始參與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的振興計畫,創辦人許俊雄表示,在參與鄉村振興的案子時,台灣團隊更專注的是「軟體」的部分,以「陪護」的方式挖掘當地的歷史及人文,為鄉村注入「靈魂」,期盼能解決鄉村空心化的問題。

進擊的鄉村/300年老建築最吸引人 鄉村振興成台灣設計師新舞台

大陸近年積極執行「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城鄉差距、貧富不均及人口外流的問題,福建也發揮對台優勢,引入台灣建築與設計團隊在「社區營造」上的經驗。台灣兩岸鄉建鄉創協會發起人許俊雄表示,福建的鄉村保留很多傳統特色,許多建築都有300年以上的歷史,這在台灣是非常少見的,所以很多台灣設計師想來發揮所長,做出不一樣的作品,可說是一個新舞台。

進擊的鄉村/鄉建最怕「千村一面」 福建引台灣經驗「抓解藥」

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近2年,在各省都掀起浪潮,不過也出現「千村一面」的問題,許多鄉村在硬體上雖然升級了,但卻缺乏特色,沒有注入新的活力,也未能解決青年人口流失的問題。福建近年也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並與在「社區營造」上有豐富經驗的台灣團隊合作,福建當地的設計師認為,台灣的社區營造已有20多年歷史,設計師們在挖掘鄉村文化、內涵上有獨到之處,而這正是避免「千村一面」情況的關鍵。

兩岸建築設計師參與福建鄉建 陪護式指導分享台灣30年經驗

「兩岸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鄉建鄉創項目對接會」近日在福建舉辦,兩岸共有37個建築師團隊及48名設計師參與活動,其中來自台灣的有28名,同時也簽約8個閩台鄉村共建項目。另外,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的台灣專委會也在福州揭牌成立,兩岸鄉建鄉創交流協會會長許俊雄表示,台灣的鄉建已發展30多年,有眾多值得借鑑的優秀案例,相信在兩岸團隊的合作之下,能給福建的鄉建帶來更好的成果。

影/「鄉村振興明星」成都戰旗村 台企杏鮑菇工廠90%雇本地人

「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採訪活動27日來到成都郫都區的「戰旗村」,這裡是大陸「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明星村,從傳統的農村,發展成集旅遊、住宿、餐飲、文化於一體的新景點。另外,台企「中延菌菇」兩年前來到戰旗村,工廠內90%都雇用本地村民,以成熟的「杏鮑菇」技術,將村中青年留了下來,也為發展西南部消費市場、前進「一帶一路」,找到最堅強的後盾。

河南鄉村振興/萬仙山上「絕壁人家」 鑿世界最險回家路

海拔千米的紅石絕壁上也能住人!大陸大行山區的萬仙山上,有一個郭亮村就有近400位村民生活在絕壁之上,更在1972年,為了方便下山,由村民人工開鑿長1.25公里的「絕壁長廊」,堪稱世界最險,使得全村成為許多電影的取景之處,又稱「中國影視名村」。

河南鄉村振興/助農民脫貧致富 最美書局網路送幸福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鄉村振興」,協助人民脫貧邁向小康社會,成為大陸總體發展的重大戰略,而在鄭州有一家書局號稱「當地最美」,除參考台灣誠品經營模式,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外,還透過網路互聯,將知識和閱讀習慣深入傳達到鄉村,協助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