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發射!搶看神舟17號 陸首位太空人楊利偉難得現身「加油打氣」

記者任以芳/甘肅酒泉報導

大陸神舟十七號明(26)日瞄準北京時間11時14分發射,《東森新媒體ETtoday》與多家外國媒體受邀前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採訪,神舟十七號台前曝光!由於現場只開放15分鐘拍攝,行程緊湊,記者也觀察發射基地周邊擺放各種加油告示牌,強調「萬無一失、圓滿成功」,包括現場不斷聽見,關於發射流程的廣播測試,整體氣氛十分緊張嚴肅,確保發射任務順利執行。

▲▼ 楊利偉、神舟17號、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圖/記者任以芳攝)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圖/記者任以芳攝)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於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千米,地勢平坦,地廣人稀,乾燥少雨,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是發射太空船十分理想地方,也成為大陸發射試驗基地之一。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特地開放中外媒體採訪,《東森新媒體ETtoday》與多家外國媒體受邀前往拍攝報導。發射任務執行前一天,極少數媒體開放前往發射基地,神舟17號整體外觀和狀態搶先曝光。

▼ 神舟17號準備就緒。(圖/記者任以芳攝)

▲▼ 楊利偉、神舟17號、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楊利偉、神舟17號、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進入管制區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抵達現場,因為是特殊管制區,必須持證才能進入,所有人被要求只有15分鐘拍攝時間。從遠處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在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

根據工作人員指出,神舟十七號依序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已經完備。記者也觀察,發射場周邊高掛標語,「萬無一失、圓滿成功」、「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勉勵所有人員注意小細節。

記者同時觀察,現場氛圍確實十分緊繃嚴肅,偌大的發射場不斷傳來反覆演練廣播聲,喊出「各號抓緊時間,進行狀態準備…準備好及時報告。」相關人員與各單位測試指令,確保明天神舟17號發射任務必須圓滿達成。

▲▼ 楊利偉、神舟17號、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圖/記者任以芳攝)

▲發射基地加油標語 。(圖/記者任以芳攝)

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太空人(陸稱航天員)也準備就緒,今日也公布任務名單,由參與過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老將湯洪波,帶領兩位首次參與的唐勝傑與江新林,未來三人即將在外太空進行半年太空生活。

為了這次飛行,大陸首位太空人楊利偉難得接受媒體訪問,當被問及太空人出任務前心情轉折,身為資深大學長的他表示,太空人是十分高風險職業,生理、心理、技術上都有很多的挑戰。

▲▼ 楊利偉、神舟17號、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大陸首飛太空人楊利偉 。(圖/記者任以芳攝)

楊利偉也坦言,「當我們去面臨任務,挑戰更加直接,好比明天就要發射,今天他們這種心情,像我們這樣聊天是不太可能,就像我當年飛行也是一樣。但航天員長時間的訓練,都有很好的心理狀態,不會因為飛行影響他們工作狀態,會更好調適自己。」

楊利偉也對於訓練很有信心,有很多的心理老師也會給太空人很多辦法,讓他們盡快的平靜下來,迎接任務。加上前期大量的訓練,無論是從生理心理到技術上,他有信心太空人已經做好準備,「執行任務完全沒有問題。」

▲▼ 神舟十七號太空人亮相。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            。(圖/記者任以芳攝)

▲神舟17號指令長湯洪波。(圖/記者任以芳攝)

「上次我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參與空間站的建造,這次承擔起大量的科學實驗技術試驗任務。」神舟十七號指令長湯洪波進一步介紹工作內容,「重點開展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訓練,特別是進行了應急故障處置訓練。」

湯洪波還打趣地說,「航天員即使睡著了,也要睜著一隻眼睛要做到,前一秒與周公握手,後一秒精神抖擞。」

大陸自主建造的空間站轉入應用發展新階段後,這是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目前太空人接力飛行已經進入常態化工作,每半年必須輪替一次,前往空間站執行任務。

據了解,神舟十六號太空人乘組在與神舟十七號太空人乘組完成在軌輪換任務後,瞄準本(10)月31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 搭乘神舟十七號即將出征三名太空人。(圖/記者任以芳攝)

▲▼ 神舟十七號太空人亮相。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            。(圖/記者任以芳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