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矮別人一個頭?醫:成長曲線<第三個百分位、年長高<4公分要注意

▲▼孩子矮別人一個頭?醫:成長曲線<第三個百分位、年長高<4公分要注意。(圖/付費圖庫)

▲家長擔心孩子比別人矮,老是排在隊伍第一個,可尋求小兒專科醫師協助。(圖/付費圖庫123RF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醫師,我的孩子老是排在隊伍第一個,明顯比別人矮一個頭怎麼辦?」許多父母擔心孩子長不高,想把握成長黃金期,讓孩子成長不受到任何阻礙得以順利發展。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陳菁兒說明,有別於傳統印象中要等到青春期才轉骨,其實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發育,最好從小記錄觀察生長曲線並做好5件事,即可幫助孩子順利長高。若孩子成長曲線小於第三百分位1、青春期前一年長不到4公分就應留意2,可尋求小兒專科醫師協助。

孩子能長多高?不同階段長多長少都是關鍵

▲▼孩子矮別人一個頭?醫:成長曲線<第三個百分位、年長高<4公分要注意。(圖/付費圖庫)

▲每個階段成長速度不同,家長應多留意觀察並記錄。(圖/付費圖庫Shutterstock

陳菁兒說明,孩子在各階段長高速度不同,快慢可分為三大階段:首先是一歲前的新生兒平均一年可長25公分,其次是青春期平均是一年可長高7~13公分,而青春期前的4~9歲期間成長速度最慢,但平均一年也應維持長高約5公分才標準3。她認為身高的增長是日積月累的過程,與骨齡(即生長板空間)有很大的關係,若骨齡的增長速度過快,則身高的增長時間會相對變短。因此,家長們應該在每個階段根據不同的生長目標進行觀察。

然而,該如何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長得太快或太慢?陳菁兒指出,若出現以下三大徵兆,應把握青春期前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A. 成長曲線百分位太低,甚至小於第三百分位4
B. 生長太慢,一年少於4公分2,5
應留意是否為先天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或生長激素分泌不足。6

青春期比傳統印象來得更早!醫師掌握骨齡可神救援

▲▼孩子矮別人一個頭?醫:成長曲線<第三個百分位、年長高<4公分要注意。(圖/付費圖庫)

▲青春期其實比家長印象中的更早,也會影響長高的情況。(圖/付費圖庫Shutterstock

陳菁兒提到,曾有爸爸以為女兒胸部長了腫瘤來求診,其實是孩子的乳腺已成熟發育,開始進入青春期了。她指出,所謂「青春期」其實比家長想像中要早,通常在孩子7~9歲時就要開始留意第二性徵的發展,正常青春期女孩在8~13歲出現胸部發育和月經來潮;而男孩則稍晚一些,在9~14歲會有蛋蛋變大、陰莖變長以及變聲等變化7,8。陳醫師提醒很多人以為男孩發育晚,到變聲才求診有點遲了,建議家長注意若孩子蛋蛋大於媽媽大拇指第一指節,就有可能是進入青春期。

此外,若如觀察孩子長得太快,則提前進入青春期的機會很高,因此建議家長在孩子7~9歲時可以考慮帶孩子進行骨齡檢查,提前了解孩子的生長情況,並在青春期發育成熟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治療。而一般人可能擔心拍攝骨齡X光是否影響孩子健康,陳菁兒認為,骨齡只拍左手輻射量是胸部X光的1/20,輻射量非常低,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爸媽不高別擔心!成長黃金期做好5件事仍有機會長高高

▲▼孩子矮別人一個頭?醫:成長曲線<第三個百分位、年長高<4公分要注意。(圖/付費圖庫)

▲跳繩能刺激骨頭生長,是幫助孩子長高的良好運動。(圖/付費圖庫Shutterstock

此外,許多家長很關注孩子進補的時機,以及若父母身高不高是否會遺傳?對此,陳菁兒表示,遺傳確實會影響,但後天仍能通過均衡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幫助孩子順利長高。

建議家長注意控制以下5要素,hold住孩子長高高的關鍵:

一、10點前睡覺並且睡滿8小時::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讓孩子早點睡有助於身體自行分泌生長激素。9
二、跳繩運動:透過跳的動作可刺激骨頭生長,並有研究發現10,運動15~30分鐘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分泌生長激素。
三、多攝取蛋白質、維生素C及鋅等微量元素11,12均衡營養才能提供骨骼肌肉生長所需的原料。
四、不要吃油炸類及甜食13攝取過多精緻澱粉升高血糖也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14
五、避開環境荷爾蒙來源15香精及化妝品等物質易含有環境荷爾蒙16,像是先前有乳液誤添加雌激素造成幼兒性早熟問題,因此建議家長盡量避免讓孩子使用。

最後,陳菁兒醫師強調,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和生長發育有所擔憂,應該先嘗試調整孩子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並定期觀察孩子的身高和體重情況。如果發現有明顯的生長緩慢問題,建議尋求「新陳代謝」或「內分泌」相關專長的小兒科醫師協助,並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畢竟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所以找專科醫師進行諮詢是非常重要的。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輝瑞大藥廠提供,PP-UNP-TWN-0104-202309)

更多資訊可追蹤:菁兒醫師的成長花園(https://www.facebook.com/DrJillsGrowingGarden

註解:
1 基層醫學 ; 21卷12期 (2006 / 12 / 25) , P359 – 366,https://www.mmh.org.tw/taitam/famme/old%20website/failure%20to%20thrive.pdf
2 Diagnostic approach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hort stature - UpToDate (Access date: 2023.07.17)
3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專欄,2013 年 02 月 63 期,為人父母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我的孩子為何長 我的孩子為何長不高?”,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302/pdf/%E7%82%BA%E4%BA%BA%E7%88%B6%E6%AF%8D%E6%9C%80%E9%97%9C%E5%BF%83%E7%9A%84%E8%AD%B0%E9%A1%8C%E4%B9%8B%E4%B8%80.pdf
4 基層醫學:21卷12期 (2006 / 12 / 25) , P359 – 366,https://www.mmh.org.tw/taitam/famme/old%20website/failure%20to%20thrive.pdf
5 淺談兒童長高與骨齡迷思,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40-2-1.pdf
6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in Children (stanfordchildrens.org): Access in August,2023
7 Abreu AP, Kaiser UB. Pubertal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4(3):254-264.
doi:10.1016/S2213-8587(15)00418-0
8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puberty, precocious puberty, & delayed puberty? | NICHD -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h.gov) (Access date: 10th,August, 2023)
9 Culvert, L.; Flores, Janis "Growth Hormone Tests ." Gale Encyclopedia of Children's Health: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 Encyclopedia.com. 7 Jul. 2020 https://www.encyclopedia.com/science-and-technology/biochemistry/biochemistry/growth-hormone (Access date: 2023.07.17)
10 Growth hormone response to a standardised exercise test in relation to puberty and stature, February 1987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62(1):53-6. doi:10.1136/adc.62.1.53
11 Braun, Kim Ve et al. “Dietary Intake of Protein in Early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Trajectories between 1 and 9 Years of Ag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146,11 (2016): 2361-2367. doi:10.3945/jn.116.237164
12 Maggini, S et al. “Essential role of vitamin C and zinc in child immunity and health.”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vol. 38,2 (2010): 386-414. doi:10.1177/147323001003800203
13 出自醫師受訪內容
14 Coldwell SE, Oswald TK, Reed DR. A marker of growth differs between adolescents with high vs. low sugar preference. Physiol Behav. 2009;96(4-5):574-580. doi:10.1016/j.physbeh.2008.12.010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