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美國建議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更名 以免受中國脅迫

▲▼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設立,新獲任命的首任代表黃鈞耀及同仁攝於館牌前。    。(圖/外交部提供)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2021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設立,新獲任命的首任代表黃鈞耀及同仁攝於館牌前。(圖/外交部提供)

記者張寧倢/編譯

英國《金融時報》20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華府建議立陶宛考慮更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以利緩解立陶宛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報導稱,美國官員認為選擇使用這個名稱已經打開中國脅迫的大門,也可能會破壞立陶宛與台關係。

報導稱,自立陶宛允許在其首都維爾紐斯設立「台灣代表處」而非「台北代表處」以來,立陶宛就捲入了與北京方面的爭執,中國要求各國避免使用暗示自治民主的台灣是主權國家的措辭,而多數國家也採用台北代表處的名稱。

據幾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外交官員已經向立陶宛官員提出改名的建議。他們表示,美國認為選擇「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已經打開了中國脅迫的大門,甚至可能破壞立陶宛與台灣雙邊關係的擴大。對此,白宮予以否認,美國國安會一名發言人表示,任何持其他建議的人都未能反映美國和立陶宛之間的實際討論,美國支持其主權決定,「我們尊重並支持立陶宛與台灣加強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的努力。」

立陶宛外交部否認與美方有此討論,稱這是「假消息」行動。而立陶宛外交部上月民調顯示,只有13%的立陶宛人支持政府的對中政策,商界領袖在本周一場會議上也表示,他們為一項不受歡迎的政策「犧牲」了自己,但立陶宛總理堅持政府不會讓步。一名知情人士指出,「其中一大問題是台灣不希望更名,立陶宛也有非常強大的派系反對更名。」

台灣政府人士透露,台灣不清楚美國對立陶宛的建議。而一名台灣官員表示,部分立陶宛與歐盟官員曾考慮以「改名」來安撫中國,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即使更名也不會解決問題,一旦妥協,將讓中國意識到他們的做法正在奏效,並促使中國對立陶宛乃至於其他國家施加更多壓力。

儘管如此,也有部分人士認為,這場稱謂之爭影響了台灣真正達成的成就。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放任這場危機惡化可能對立陶宛的利益產生惡果,或許對台灣也是。她說,中國的經濟脅迫是不可接受的,「不管他們如何稱呼這個新辦公室,新代表處的成立,以及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進展,對台北來說都是一大勝利。」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