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共生倡議環保、金箔入畫超耀眼!「臺灣美術獎」作品震撼評審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臺灣美術獎」第9屆得獎名單揭曉!該獎以本土「人文地產景」為主題鼓勵臺灣藝術家創作,堪稱最接地氣的平面視覺藝術獎,今年吸引200多件作品報名,可說是盛況空前、水準極高,其中首獎《共生》廢墟中的青蛙倡議環保;還有少見以風景畫得獎的作品《秋意》由「畫畫素人」邱佩琳創作,大膽使用金箔入畫,加上充滿張力的暖色系色彩,非常耀眼,讓評審印象深刻!

▲▼第9屆「臺灣美術獎」,左圖為首獎作品崔逸《共生》;右圖為佳作作品邱佩琳《秋意》。(圖/臺灣美術協會)

▲「臺灣美術獎」作品讓評審驚艷!左圖首獎作品,崔逸《共生》倡議環保;右圖佳作作品,邱佩琳《秋意》以金箔入畫。(圖/臺灣美術協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美術協會」現任理事長潘蓬彬說明,協會在10年前成立,是國人第一個以「臺灣」命名的藝術團體。當年在內政部查詢時發現,竟然沒有一個團體使用「臺灣」來兩字取名,原因可能是戒嚴時期不允許,因此許多早期成立協會都是以中華、中華民國為開頭命名。

▲▼社團法人台灣美術協會理事長潘蓬彬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臺灣美術協會現任理事長潘蓬彬提到,協會希望讓本土藝術家找到「自己的位置」。(圖/記者湯興漢攝)

既然取名為「臺灣美術協會」,意義也是希望國內的藝術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很多藝術家都渴望跟國際接軌,而他說,大家慢慢曉得「其實絕對的本土,就是絕對的國際」,如此才能擁有自己的樣貌。目前會員除了中西畫家,還包括雕塑家、藝評家、畫廊老闆等,希望幫助藝術家的範圍和效果都能擴大。

而協會成立第2年就舉辦「臺灣美術獎」,今年邁入第9屆,主題以臺灣的「人文地產景」為大範圍,讓創作者自行發揮,風格、媒材上也不限定,只要是平面作品都能參加,身分資格上也不限定,唯獨「會員不能參加」以示公允,就是為了讓協會資源用來幫助更多喜歡畫畫的朋友,而不是綁在自己人身上。

▲▼社團法人台灣美術協會理事長潘蓬彬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潘蓬彬認為藝術家不只是畫一幅表象的作品,背後必須有想法,有自己的本土特色越能夠接軌國際。(圖/記者湯興漢攝)

雖然獎金不高,但潘蓬彬說,這次共200多件作品報名,可說是盛況空前,跟國內大型比賽的參加數不相上下,除了吸引不少年輕的美術系學生、藝術家參與;甚至還有許多資深畫家、畫壇名家也挑戰投件,顯見大家對於協會的信任度。

此次評審約20人,一般比賽很少用這麼多人的規模來建立的評審團,他說明,其實藝術作品的鑑賞往往十分主觀,不過當「個別的主觀集結成大量後,就能成為客觀」。而在評選時,不會知道創作者的身份;首波入選的作品,評審都必須親臨觀賞「原作」,紛紛讚歎「今年作品水準非常高」,讓人驚艷。

四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得獎畫作

▲▼第9屆臺灣美術獎-首獎作品:崔逸《共生》。(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首獎作品,崔逸《共生》透過棲息在廢墟的青蛙,倡議人們省思環保生態議題。(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崔逸《共生》

潘蓬彬分享今年得獎作品中,讓他印象較為深刻的4幅畫作。其中首獎創作者崔逸是一位年輕的畫家,作品《共生》畫中一隻青蛙生活在廢墟中,傳遞了環保的想法,由於「大自然原先屬於所有動物」,直到人類出現,造成剝奪甚至傷害,動物被迫離開棲地;直到房子成了廢墟,這些生命才有機會再回來生存。

潘蓬彬認為,這幅作品不是讓青蛙出現在荷葉、水池上,而是在廢墟,形成了衝突感,破舊的房子也代表人類的痕跡,可以看見畫家很有想法,作品雖然規格不大,卻非常吸引人,傳遞了環保生態的理念在其中,不用特別詮釋,「光是看到畫就能讓人感動」。

▲▼第9屆臺灣美術獎-優選獎:鍾奕華《林本源園邸》。(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鍾奕華《林本源園邸》,濃烈飽滿的色彩的俯瞰視角頗有新意,獲得優選。(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鍾奕華《林本源園邸》

優選作品《林本源園邸》,創作者鍾奕華,是一位年過70歲的資深畫家,特別的是,過去他的作品辨識度很高,這次似乎改變了風格挑戰自我,以半具象手法呈現林家花園的俯瞰圖,濃烈飽滿的色彩頗有新意。

▲▼第9屆臺灣美術獎-佳作作品:邱佩琳《秋意》。(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邱佩琳《秋意》以金箔入畫,原作非常耀眼,獲得佳作。(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邱佩琳《秋意》

而佳作獎當中的《秋意》將金箔入畫,非常耀眼;加上秋紅層層飽滿暖色系,充滿張力,令評審印象深刻。這幅畫的創作者為《ETtoday新聞雲》執董邱佩琳,她曾謙虛稱自己為「畫畫素人」,習畫至今約3年,得獎後也興奮表示,「自己的畫得獎,比過去大考放榜還讓人驚喜!

▲邱佩琳稱自己為「畫畫素人」。(資料照/記者謝婷婷攝)

潘蓬彬說明,自己在先前也不知道該作品是邱佩琳所畫,而以過往來說,「純風景」作品要得獎相當不容易,因為在視覺心理上,人物、動物的畫作較吃香;不過這次邱佩琳用複合媒材的方式,以金箔入畫大膽創作,讓作品擺出來時充滿張力,能與其他畫作產生明顯差異,非常耀眼。

▲▼第9屆臺灣美術獎-佳作獎:許文昌《藍調協奏曲》。(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許文昌《藍調協奏曲》同樣獲得佳作。(圖/臺灣美術協會提供)

許文昌《藍調協奏曲》

另一幅同是佳作獎的《藍調協奏曲》由許文昌以水彩創作,以街景為題,透過灰藍調的色系,讓觀者彷彿從一個隱密的角落窺探城市;加上畫面分割交織手法,確實有了音樂旋律之美,原本應該是喧囂煩悶的都市,被藝術家帶領到祥和、安定的視角,如此反差,是作品得獎的原因。

第9屆「臺灣美術獎」得獎作品展,將於5月19日至5月30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1樓藝廊展出。

你可能想看

影/畫畫素人邱佩琳 從素描著手到辦展1年多學到「觀察與取捨」

ETtoday執董邱佩琳成「低調藝術家」 60小時手繪《陽光女人》突破框架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