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更科技!打包整個交易影像聲音簽名 非親晤也行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圖/彭金隆提供)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圖/彭金隆提供)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保險科技實驗室,歷經一年自行研發完成保險業身分認證及交易確認系統,即將透過參與保險公司的測試數據分析成果,提供保險局評估上線可行性時程。執行此案的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教授彭金隆說,透過影像身分認證系統,收集交易影像、客戶聲音及簽名等多重確認機制,讓金融保險科技服務更符合市場交易常規。

這項計劃也將保險界常見業務員與保戶之間的有關「親晤親簽」爭議案,提出一項供保險公司、業務員及保戶更完整解決問題的方案。

彭金隆說,過去法規對保險契約成交與交易內容的確認,太過注重在簽名形式上,但保險法並未規定保險契約成立非親簽不可,而是只要證明民眾與保險公司雙方意思表示合意即可完成契約。

因此目前開發出來的系統,可以更明確的證明當事人身分以及交易內容的確認,未來可以應用在各種通路之上,例如超商、保險公司門市、網站、手機下載的App或是業務員的行動投保的平板電腦裡,都有其可行性。

這套系統便是透過保險交易流程予以分段查核驗證方式,逐一進行身分與交易內容的確認與紀錄。

首先從證件防偽檢測→錄影拍照投保過程中的動作、說話聲音與內容→比對證件與各項特徵驗證符合為本人→填寫要保書→簽名確認→比對交易程序正確度→錄影全部確認交易重要內容流程→打包檔案→儲存區塊鏈或網路認證訊息→完成交易寄發保單。

完成以上流程,客戶既可以完成要保程序,也就是未來民眾要購買保險,可透過業務員面銷保戶,也可能在其他任何通路甚至自己就可以完成。

目前保險法規定要被保險人需親簽要保書,還有業務員須親自見到要保人、被保險人本人填寫要保書的規定。

若未達到以上的規定,保戶可能會主張保單契約效力有問題,進而要求退還全額保險費,保險公司也會受到行政處罰,過去也常因為在親晤親簽的過程中,保險公司並未留下任何客觀證據(如影音或照片),導致雙方各執一詞,衍生出許多爭議案。

就曾發生有一位媽媽幫女兒買保險,當業務員去拿要保書,並須確認是不是女兒簽名時,媽媽卻說「是她簽的,但她現在沒空見你。」而過了10年後女兒則以非親簽為由,要求退還1800萬元保費的案例。

或者是子女發現父親買了一堆保單,被保險人的名字卻不是自己簽的情況之下,要求保險公司退還2000萬元保費。

以上都是這二年發生在本土級保險公司的真實案例。因為現行制度並沒有完整的證據紀錄,也讓業務員確認是否為保戶本人親簽的真實狀況,倍感壓力。

一年前,政大風保系系主任教授彭金隆得知保險業者面臨的這些挑戰,便思考要如何在道德風險與不能成為犯罪工具的防線中,透過數位科技改善業界的痛點。

彭金隆說,保險業是一個高度受到嚴格管理的行業,在業務員招攬保單時,非常重視簽章效力。簽名雖然是可以證明有買保險發生的這一件事,但無法證明完整交易的過程以及客戶真正的意願。

那麼如何確認保戶的「身分」與「簽名」?彭金隆說,這就是開發此新系統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回到問題根本點,思考在保險交易中確認當事人身分以及交易內容,應該採用最貼合日常交易常規得方式進行。

彭金隆也強調,雖然身分認證有許多方式,如收集民眾指紋、瞳孔虹膜或是DNA等侵犯性較高的方式,但這樣會容易讓民眾有被侵犯或是擔憂安全性及隱私。

因此在身分確認上,政大採用以往各政府機關及民間單位,最常用也最容易的方式-核對身分證確認是否為本人,並以最貼合保險交易常規的方式來核對辨識身分。

然後再透過要保人影像、聲音輔助、線上簽名線上留存方式,也可以搭配原有的親晤親簽機制,讓民眾購買保險有更多的選擇又可享到科技便利性。

特別是後續的保單變更服務、保險的續約再購、保險金申請與給付等,都可以享受到科技的便利與安全。

最重要的是,整個交易過程有清楚明確的證明雙方留存,可以增加交易安全降低糾紛,也可以更有效遏止保險犯罪,確實是一舉數得。

彭金隆特別強調,這是一種全新的突破,在他跟主管機關溝通的過程中,發現金管會從主委到保險局,都非常重視保險科技應用,也非常積極在推動各項措施解決市場痛點。

因此彭金隆建議保險公司可把握這個機會,共同「先求突破再求競爭」,一起解決監理上的顧慮及法規上的突破與適用,便可考慮透過此系統的測試驗證後實際上線,運用科技服務客戶,讓保險交易愈加順暢更科技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