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體力極限!70歲阿公站上投手丘 熱血組隊「重拾棒球魂」

▲▼不老棒球。(圖/記者張乃文攝)

▲許多人認為棒球是年輕人的專利,但有一群長輩們打破既有印象,組成一支長者棒球隊。(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職業棒球員超過35歲,仍在球場上奔馳的身影寥寥可數,卻有一群屆齡退休的人,不畏身體極限,每周到球場報到。剛離開工作,還不太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邱水清,待在家裡沒有目標,時間一長,太太官美英看著不是辦法,便不停鼓勵他要走出去,重拾年輕時的棒球魂。至今,邱水清成為了球隊不可或缺的重要隊員,夫妻倆更一起培養對棒球的興趣。

當新球季揭開帷幕,或世界棒球經典賽風潮興起,觀眾們無論是透過電視、直播,甚至親自到現場,都能感受到賽況中歡呼喝彩的熱情。不過,我們第一時間能想像到的球員特徵,無不是「高大」、「敏捷」、「年輕」、「力壯」。而在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有一座棒球場,馳騁場上的球員們,外表卻似乎不如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走進場邊,更不時會聽到一旁休息區的孩子們喊著,「阿公加油、阿嬤加油!」也讓人更好奇這支球隊的組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老棒球。(圖/記者張乃文攝)

▲邱水清起初並不想加入球隊,在太太官美英的鼓勵下,如今每周都到球場報到,太太自己也一起加入。(圖/記者張乃文攝)

加入球隊已經3年、球隊元老成員邱水清說,因為過去是在銀行業上班,一整天都坐在辦公室;退休後也沒想著要做什麼,一樣「困在家裡」呆呆的坐著。後來,有了高中好友們邀約,想找回年輕時一起打棒球的回憶,不過,邱水清提到,其實自己剛開始並沒有意願。

邱水清起初是「猶豫不決」的,他說自己沒有動力,不太想出門,但太太官美英看不下去,不停鼓勵他加入朋友的行列。「家裡就沒有人,出去打球起碼還有些好朋友可以一起聊天、打打球,運動一下。」官美英說,果然踏出第一步後,先生的心境就變得不同,能跟三五好友見面,聚一聚就很快樂。

「年紀大了,命也會減少。」邱水清現在抱持著「活在當下」的心態,待在都市的環境裡,如果還有一些喘息空間,也能稍微離開籠中鳥般的生活。

不過,回到球場,也不如想像中容易,邱水清說,剛開始練習,就感受到何謂「心有餘而力不足」。以前年輕的時候,跑壘、接球都是小事,輕鬆就能辦到,現在到了一定年紀,看著球飛過,心裡急著想接,但真的沒辦法,「就是跑不動。」

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身體仍是有回饋的。邱水清笑說,以前常常坐在辦公室,腳的肌力不足,跑一跑會有快要跌倒的感覺,但慢慢到現在,除了肺活量變大,連健康檢查時「紅色數字都減少了」。

▲▼不老棒球。(圖/記者張乃文攝)

▲▼對長輩們來說,球隊不只是因為打球相聚,更是退休後不可缺少的生活交集。(圖/記者張乃文攝)

▲▼不老棒球。(圖/記者張乃文攝)

不為比賽而生 球隊成生活交集

球隊的初期經常號召大家一起來練習的劉朝生提到,球隊初期僅僅15名草創成員,原本也因為需要女性的加入,想著要邀請學生時期有幾面之緣的女子壘球隊,但棒球有了年齡和體力的限制,許多人望而卻步。

球隊從15人增加到現在,已經可以兩隊比賽的30人並不是一蹴可幾,不管是隊員們拉著朋友,或是臉書社團招募等,走了好長的一段路。劉朝生表示,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加總超過1千萬的人數,能夠交流的球隊卻寥寥可數。他提到,還有補助款項或經費,目前都是由隊員們出錢出力。

「我們都自己想辦法啦!」劉朝生表示,雖然尚可支應,但仍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持續有人力支持,才能讓球隊生生不息。球隊不只是為運動、比賽而生,也已是長輩們不可缺少的生活交集。

因為受傷而沒有下場,但總是每周陪著先生王進春到場練習的許淑芬提到,光是陪大家聊聊天、敘敘舊,即便不打球,「幫忙分擔一點球隊事情,無拘無束地說著話是很愉快的。」

▲▼不老棒球。(圖/記者張乃文攝)

▲長輩們說,打球不只身體變好,情緒也一直處在愉快的狀態中。(圖/記者張乃文攝)

打球成為一群人共同的生活語言,看似容易達成,中間卻又稍有顛簸。協助球隊的弘道基金會專員簡怡如指出,不老棒球經費募款比起其他類型的活動更困難,「因為外界可能會有疑慮,認為既然是可自主活動的長者,不是顯而易見的弱勢,為什麼需要公益挹注?」

劉朝生說,還是希望公部門能夠給予一些協助或是機會。承接了補助,參與比賽或球隊維持的續航力也能更強,讓「不老棒球」繼續在球場上奔馳,為社區帶來歡樂與活力,成為長者們共同追求的夢想場域。

【延伸閱讀】

超高齡化社會有未來:老了我該怎麼活?
退休爺奶的新行程!素人奶奶搖身一變「脫口秀明星」
從彩券行到日照中心 退休後新篇章:他用麻將開啟人生下半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