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年輕化!初發年齡「降至2字頭」 醫曝2大關鍵預防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220萬人,每年有超過16萬名新增病患,且統計資料顯示,初發病例中,29歲至39歲的年輕病患有增多趨勢。醫師表示,年輕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胰島素分泌、阻抗偏高情形,成長中孩童可從改變生活習慣與睡眠著手,可盡量在9至10時入睡,讓生長激素分泌,以利身體修復,降低胰島素阻抗發生。

▲▼ 食藥署新型糖尿病用藥。(圖/記者嚴云岑攝)

▲食藥署召開糖尿病用藥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今(21)日召開糖尿病用藥記者會,介紹兩款新型降血糖藥物,分別為「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s)」和「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s)」,除了不易出現低血糖的副作用,還額外提供心血管保護及減重的效果。

食藥署科長洪國登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標準化年齡無顯著改變,但男性得到糖尿病機率高於女性,過去常見於40歲以上族群,近20年來初發年齡也下降至29~39歲。由於糖尿病容易伴隨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共病,呼籲民眾在用藥外,也要透過計畫飲食、運動等協助控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醫師補充,生活形態控制可以降低糖化血色素1~2單位,用藥最多卻只能降低0.8單位,顯示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是控糖關鍵。

糖尿病年輕化成因繁多,王治元說,台大醫院與英國學者共同研究發現,學校教育很重要,此外,睡眠型態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若學童能維持9~10點入睡、5~6點起床運動,就能讓日夜荷爾蒙正常循環,減少疾病發生。

他也呼籲民眾要提早進行健檢,40歲以下若出現臨床不適症狀,可以做空腹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檢查,台灣近年來也有做糖尿病胰島抗體,也是很好鑑別一、二型糖尿病的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