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甘露梨偷接搶種盛行 「育種農民抓侵權」農委會發文宣導

▲苗栗梨農劉申權花了20年研發的寶島甘露梨,卻被偷接搶種 。(圖/劉申權提供)

▲苗栗梨農劉申權花了20年研發的寶島甘露梨,卻被偷接搶種。(圖/劉申權提供)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正值中秋節送禮旺季,標榜台灣在地品種「寶島甘露梨」,因為碩大肥美、多汁飽滿、肉脆細緻,被譽為是「水梨界的LV」,近幾年成為秋節禮盒的人氣商品。苗栗卓蘭農民劉申權,是「寶島甘露梨」的育成者,花了20年時間、賣田研發,卻屢被偷接搶種,決定委託專責公司抓侵權,農委會近日也特別發公文宣導籲農民重視品種權。

72歲的劉申權,年輕時經營摩托車行,雖經營有成,但身體也出了狀況,決定結束車行事業,轉向大自然,當起了梨農。劉申權接受《ETtoday》新聞雲記者採訪指出,早期台灣梨農均仰賴國外進口的梨穗,因數量不穩定、運輸保存問題,一直影響梨農的生計與高接梨的品質。因而決定埋首研究,這一研發就是20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木本植物的研發,至少要花20年」,劉申權說,梨樹不像草本植物容易研發,得要7至12年才會開花結果,他從2000多個雜交品種中,不斷配對研究,才成功研發出「寶島甘露梨」新品種,研發過程未曾收成販售,多靠妻子四處打零工為生,期間還遭遇九二一大地震,被迫賣了兩塊田,才能繼續研發工作,一切的堅持只為了「台灣要有自己的品種」。

▲苗栗梨農劉申權花了20年研發的寶島甘露梨,卻被偷接搶種 。(圖/劉申權提供)

▲苗栗梨農劉申權花了20年研發寶島甘露梨,只為了台灣要有自己的品種。(圖/劉申權提供)

儘管劉申權已在2018年取得農委會核可的品種權,但隨著「寶島甘露梨」熱銷,偷接搶種的風氣,早在梨農界蔓延。

劉申權說,三年多來,只有四百位梨農,願意繳交5萬元的授權費合法種植,但卻有超過千位梨農偷接搶種,違法種植面積高達1000公頃,比合法種植的面積還多,他感嘆說:「花了20年的研究心血,侵權農民居然連只要5萬元的授權費都不願意付,對台灣農業發展不是好事」,讓他決定委託專責公司,揪出侵權農民。

劉申權說,台中后里有七十多位經合法授權種植寶島甘露梨的農民,最近都換了新車;東勢農會的農民存款,近幾年增加了三、四倍,「代表大家都有賺到錢,這本來就是我的想法:人人有錢賺」。

▲農委會近日發文宣導,呼籲農民重視梨的品種權。(圖/劉申權提供)

▲農委會近日發文宣導,呼籲農民重視梨的品種權。(圖/劉申權提供)

農委會近日也發文到各農會,呼籲農民應合法取得品種授權,否則將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開罰6到30萬元罰鍰。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教授林如森指出,寶島甘露梨已佔有70~80%的梨產業,侵權案層出不窮,政府已出手了,希望台灣藉此進入真正的已開發國家行列,重視智財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