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工食品廠也不放過!學者籲台灣農業2方式因應:徹底檢討

白帶魚(圖/CFP)

▲大陸3日宣布暫停我國冰鮮白帶魚及冷凍竹筴魚輸入。(圖/CFP)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大陸去年開始至今陸續進了台灣多項農產品,現在連食品加工廠也大受衝擊,學者提醒,當台灣和大陸關係無法改善時,政府一定要思考中長期策略,而非停留在每次哪一品項被禁,只會以「短期的促銷」方式面對,若官方堅持走此路線,台灣將面臨更大困境,建議打開外交市場、徹底調整農業結構和規模2方式因應。

大陸3日宣布暫停我國柑橘類水果、冰鮮白帶魚及冷凍竹筴魚輸入,農委會表示,已研擬相關因應措施,包括透過農良直賣所、全國各地農會超市、連鎖通路業者、產地縣市政府行銷等內銷通路、多元加工目標,和強化海外市場拓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內銷、外銷和加工三支箭,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認為,政府短期靠通路、中小學、軍隊及公家機關等幫忙,加上促銷、補貼,處理這些問題絕對有能力,但不是解決的方法,如果堅持這種路線,台灣要面臨更大困境,只要想目前台灣農產品規模跟市場可容納的量有多少就好,沒辦法銷到大陸的量轉移國內,真的吃得下?因此長期最好要調整栽種、養殖面積或轉其他耕作。

▲▼文旦,柚子。(圖/記者許展溢攝)

▲李武忠認為,台灣農業唯有徹底檢討結構、規模,未來才不會面臨重大困境。(圖/記者許展溢攝)

李武忠提到,現在不只生鮮產品,連食品加工廠也被禁,這些廠如生產鳳梨酥,需要原料鳳梨等、養殖的漁產罐頭和各式各樣餅乾等,以前主要是生鮮,但這次連加工都影響,層面大到要非常注意。

李武忠強調,當台灣和大陸關係沒辦法改善時,因應方式只有兩個,一是「打開外交市場」,但談何容易,沒有關稅優惠、運輸長、價格高等難題都要克服,雖台灣自認品質比別人好,相對國外人家也在進步。

李武忠接著說,二是「重頭做起」,徹底檢討農業當前結構、規模,到底要種什麼不種什麼?或要種多少?若都不可能賣到大陸市場,政府要找到真正懂的人規劃有哪些淺在市場,看國內需求跟未來目標市場加總,進而輔導台灣農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