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湯圓、聽漢劇 台青首次體驗「武漢傳統」元宵節

▲▼ 武漢台青過元宵節            。(圖/台青提供)

▲台青吃湯圓、聽漢劇體驗不一樣元宵節。(圖/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提供)

記者任以芳/武漢報導

受疫情影響,不少台青、台生選擇在大陸就地過年。今年湖北武漢30多位台灣民眾在紫陽漢劇博物館度過十分有中國味的元宵節。不但體驗包湯圓、猜燈謎、觀舞獅,聽漢劇了解起源和發展。不少台青表示即使無法回家過年,可以和朋友度過新年一樣有回家熱鬧感覺。

台青們首次來到武昌區紫陽公園紫陽閣,這裡有武漢首家漢劇博物館,珍藏「漢劇、漢繡文物收藏第一人」劉立先生提供的3200多件(套)藏品。漢劇是大陸戲曲百花園中的重要劇種,在2006年被國務院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武漢台青過元宵節            。(圖/台青提供)

▲台青體驗畫漢劇臉譜 。(圖/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提供)

現場安排參觀漢劇的起源、發展、代表作,接著在紫陽閣三樓共同繪製戲曲臉譜,並且舉行評選活動。根據完成度、原創度、還原度評選出前三名。

 「第一次參加活動,和大家一起認識漢劇、繪製臉譜,非常新奇有趣」,台青吳宣開心的分享自己心得,細致描繪手中的彩色臉譜。

台生林鎮祁曾參與過多次台青活動。他表示,兩岸元宵節有一樣的習俗和傳統,這次活動有回家的感覺,十分親切。

▲▼ 武漢台青過元宵節            。(圖/台青提供)

▲武漢台青參觀張之洞在武昌事跡展覽館。(圖/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提供)

隨後,台青們在75歲「金牌講解員」胡昇先生的帶領下,參觀張之洞在武昌事跡展覽館和武漢市德森地契博物館,深入感受武漢歷史和文化底蘊,了解現代城市建設起源與發展。最後,大家一起在契園包湯圓、猜燈謎、觀舞獅、聽漢劇。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台生林世賢,是材料科學專業大三生。他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武漢過年,雖然親人不在身邊,但和朋友一起過年很溫馨、不孤單。」畢業後,他計劃在武漢就業,十分看好將來的發展。

武漢台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吳誌榮在致詞時表示,兩岸同根同源、心靈契合,希望台青們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楚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青們可以借此機會深入感受楚文化,成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生力軍。

本次活動由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指導,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武昌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武漢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武漢市武昌區紫陽公園管理處、武漢昌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武漢市德森地契博物館、武漢市紫陽漢劇博物館、張之洞在武昌事跡展覽館、武漢市武昌區台胞台屬聯誼會協辦。

▼ 武漢台青一起過元宵節 。(圖/武漢台資企業協會提供)

▲▼ 武漢台青過元宵節            。(圖/台青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