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不能混打?張上淳公布「最新研究」:A+B≠A+M

▲▼6/12指揮中心記者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指揮中心)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疫苗是否能混打?國人都關心。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外已有不少A(AZ)+B(BNT)研究,效果也的確比A+A理想,近期國外也有小規模A+M(莫德納)研究,發現後者效果的確較高,疫苗諮詢小組近期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開放AZ+莫德納注射。

張上淳表示,在先前AZ加上BNT混打研究報告出爐後,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就做過討論,討論過程為意見表述,但通常都是用共識決,而不是投票決議。先前會議經過溝通討論後,專家都認同A+B施打模式,一定比A+A更理想,但是否能直接延伸,變成A+M(莫德納),因為現在沒有實證資料,也無法直接推論。

張上淳提到,為了確認混打可行性,國內已著手進行A+A、A+M與M+M研究,預計3個月有結果。國外近日也有小規模A+M研究,受試者約80人,其中30多人注射A+A、50多人注射A+M,抗體檢驗結果前出爐,「的確看來後者效果比前者好」,疫苗諮詢小組近期也會召開會議,去看是否要進行A+M注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上淳也說明國內臨床試驗方式,混打者接種完第二劑後,會隔2個禮拜抽血驗抗體,之後1個月、3個月再抽一次,一有結果就會盡快提供給疫苗諮詢小組(ACIP)參考。

指揮官陳時中也補充,如果未來真的開放混打,不是為了衝高AZ疫苗打氣,每種藥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且不會馬上顯現,國外施打狀況、相關臨床報告都極具科學價值,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明白,會從科學面幫大家做最好的判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