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在國會跛腳時要如何組閣? 學者看未來憲政體制拋5樣態省思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藍白合破局後,2024總統大選正式進入藍白綠三腳督大戰,根據近期多家民調顯示,國民黨的「侯康配」已緊追民進黨的「賴蕭配」,至於民眾黨的「柯盈配」目前則排名第三。對於每逢台灣大選都會觸及的熱門主題 - 憲政體制,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29日表示,我國的憲政體制就是府、院、會、黨的四角關係,彼此之間各有雙邊關係與問題,包括總統和國會之間的二元民意、府院之間的二元行政、總統該兼任黨主席嗎?院會之間倒閣和解散國會的張力、院黨之間的溝通、國會和政黨之間完全執政或「少數政府」等五種樣態。

沈有忠是在Y’s Day「週三青年日」29日晚間舉行青年座談,做上述表示。這場座談的主題為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青年對談,包括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若總統當選人所屬的政黨無法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時,要如何組成新的內閣?(點圖可放大

對於藍白合之前在協商時所討論的聯合政府,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指出,台灣的憲法沒有同意權和信任投票的設計,當國會多數與總統分屬對立政黨,想要組成聯合政府的話,只能進行不信任投票。

蔡榮祥表示,國會多數所掌握的政治權力是倒閣權,並不是組閣權,國會多數黨只有在總統是同黨的情況下,才可以對組閣置喙;如果沒有贏得總統職位,經由國會多數就可以逕行組閣的話,將等同架空總統權力,逼迫對立黨派的行政院長和總統共治,使行政衝突常態化,走向二元對立化。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表示,憲政體制是總統、國會和行政部門的權力分立制衡,如此才有責任政治,就這個觀點來看,聯合政府就是不同政黨共有行政權,背後必須有聯合競選、政黨結盟、國會結盟做基礎,如果沒有這一連串逐漸深入的相互了解和合作,那麼所謂聯合政府就只是皇帝時代的集權思維。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直言,政治人物「故意不懂」憲政體制的原理,只為了爭奪權力而喊出的口號,不僅脫離現實,更會誤導一般大眾的看法,進而導致對整個體制的不信任,當前許多對於聯合政府、議會內閣制的討論,都只是為了塑造對特定政黨的仇恨,而非真正進入憲政體制的優缺比較。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談到2024大選不管是由藍綠白哪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勝出,台灣的憲政體制是否有可能更改,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政治人物喜歡將複雜問題簡單化,事實上,啟動憲政工程其實是非常困難,「我們至少要面對憲政架構的整體思維和修憲門檻的挑戰」。

沈有忠指出,就整體思維而言,內閣制的架構不是只有聯合內閣,「取消總統直選」能不能被社會接受,就是一項核心問題,遑論其他配套措施。若就修憲門檻來說,必須取得跨黨派的高度共識,加上公民意志,才有可能跨越現行門檻,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內閣制或聯合內閣這些和憲政體制矛盾的主張,只是不負責任的選舉操作。

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認為,批評是民主的特色,能制衡權力與監督行政,也能深化民主,總統選舉應聚焦在重大議題的辯論,例如人口老化與長照、台美中三邊關係、低碳經濟與公正轉型、青年主流化與代際正義等,新的總統和國會要有能力處理這些攸關民生的議題,而不是聚焦在政黨的上架與下架。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責任政治與青年選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會中邀請的多位學者專家也包括了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以及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民眾黨上個月曾召開「終結有權無責獨裁總統制—把國家還給你」記者會,將台灣的半總統制稱為「民選皇帝制」,並帶入「內閣制」的討論,事實上,這些主張是不負責任且遠離政治現實的政治話術。

董思齊指出,從制度而言,在不修憲的狀況下,透過我國憲法與憲政慣例的運作,台灣的憲政體制就是在半總統制的軌跡上運行,也因此在野黨拋出內閣制的討論其實是混淆視聽的假議題,也難怪會被民進黨批評為權力分贓。

董思齊強調,國人必須嚴肅思考,若總統當選人所屬的政黨無法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時,要如何組成新的內閣?朝野又要如何互動?不論未來新的台灣總統是否選擇分享權力,這次選舉的過程、結果、後續的組閣及國會運作,都將形成台灣新的憲政慣例,也會影響到台灣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大家在思考台灣憲政體制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這次的選擇除了會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也會決定台灣成為什麼樣的政治共同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