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決戰100天/憂藍白合被併吞!柯文哲反殺比民調 陸戰壯大民眾黨

▲▼ 柯文哲AI語音模型暨單曲發表會。(圖/記者黃克翔攝)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資料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2024總統大選倒數100天,目前坊間民調皆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為第一名,而民眾黨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則呈現拉鋸,民眾黨日前向國民黨拋出,找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民調單位,民調輸的人就退選。民眾黨高層表示,因為內參民調顯示,柯文哲仍沒輸給侯友宜,接下來柯文哲訪美結束後,10月將持續下鄉、每週廟口開講,並拋出「國家整體規劃」,例如閣揆同意權等具體作法。

面對2024在野整合部分,國民黨人士不斷透過媒體對外放話,要促成「藍白合作」,且還不斷喊出「侯柯配」,但卻遲遲無實際行動,至今仍停留在雙邊幕僚討論階段;而柯文哲於9月27日自爆,國民黨提出的2個合作條件是「不比民調」、「只當正的」,此舉也徹底惹怒柯文哲,甚至在黨內會議中怒嗆國民黨「去死吧」等言論。

事隔一天,柯文哲又於一場深藍軍系活動上喊「放心最後一定合」,再度引發外界質疑柯對「藍白合」態度;因此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智菡則於9月29日拋出,主張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民調,推出在野最強人選,輸的退選,真正達成政黨輪替、民主鞏固的目標。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同出席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紀念「台灣人 前進」紀錄片發表會。(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資料圖/記者李毓康攝)

但柯營拋出用第三方民調時,國民黨遲無正面回應,黨主席朱立倫第一時間的態度是「藍白一定要合作,也一定要團結,這是全民的共識」,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也只說「我們都會團結在一起」,兩人皆沒有正面回答柯文哲丟出的方案,柯營此舉殺的國民黨、侯營措手不及,直接把難題丟回給國民黨,目的也是要停止藍營持續「放話」。

民眾黨高層表示,國民黨原本預期侯友宜訪美回來後,可以讓民調大幅回升,進而有底氣向柯營談判「侯柯配」,逼民眾黨棄械投降,「結果事實是完全不如預期,反而國民黨的底氣更沒了!」

民眾黨高層認為,侯友宜從美國回來之後,根本就沒有公正的民調可以佐證支持度上升或「藍白合」有效,藍營整天敲鑼打鼓說要談合作,結果當民眾黨聽國民黨的條件時,對方竟拿出「不比民調」、「只當正的」,那在這2條件下,「根本沒值得談的必要。」

民眾黨高層提及,「參選到底」是民眾黨一直在走的路,中途看到國民黨拋出「合作方案」,結果發現「這不是合作、是併吞」,那就沒有必要了,畢竟「藍白合作本來就不是我們提的」,加上民眾黨不是「小藍」,「我們是民調比較高、比較獲得民意基礎的一方,國民黨在沒有贏、甚至落後情況下說要當正的,倘若答應的話,對民眾黨政黨發展來說不是好事,不僅無法壯大自己,更是無法向選民交代!

黨內高層指出,如果國民黨是為了大局著想,那雙方就不該預設立場,應直接來互相比民調;目前民眾黨最新的內參民調顯示,暫居第一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目前雞蛋風波、施政弊端都還沒完全翻出,民調就有下跌趨勢,因此位居第二名的柯文哲與賴清德距離開始拉近,而柯文哲則贏過侯友宜至少3%以上,「只要賴清德繼續神隱、不回答問題,他就會繼續掉下來,我們再努力一點就能追上。」

▲▼柯文哲教育政策記者會 身體不舒服 感冒 累。(圖/記者屠惠剛攝)

▲柯文哲。(資料圖/記者屠惠剛攝)

但無論國民黨是否接受「比較民調」選項,民眾黨、柯文哲仍必須在未來的100天內繼續衝刺選情。柯文哲10月1日啟程訪問美國舊金山、洛杉磯,預計在台灣時間10月6日清晨抵台,但因為此行時間倉促,民眾黨未規劃帶媒體隨行,進而恐使曝光度下降。

柯營人士表示,雖然此行挑戰很大,但依照柯營自媒體的功力,還是有持續提供素材給媒體曝光,況且侯友宜訪美時也沒什麼特別畫面,反倒是柯文哲有排山倒海的議題迎面而來,只要媒體每天有時事問題要問,柯營都可以即時代問柯文哲,「這週的柯文哲並不是真空狀況,少了這5天也不會影響選舉關鍵。」

柯營人士透露,柯文哲訪美結束後,10月開始「每週丟戰略」,不僅只是丟政見,而是將國家整體規劃正式拋出來,因為10月碰上國慶日、光復節,所以將搭配節日拋出具有國家改革的議題,包括先前喊的閣揆同意權具體作法。

除此之外,柯營人士也說,柯文哲陸戰部分會持續「廟口開講」,而且10月每週都有,甚至加碼成週六、週日各一場,搭配每週與先前公布的政見、政策,同步面對面向民眾表達理念;而地方黨部也已經啟動基礎陸戰,包括編組團隊「夜騎」,背著氣球到處走跳、代替柯文哲跑遍地方。

▼柯文哲。(圖/民眾黨提供)

▲▼柯文哲出席南投競選總部暨南投選哲之友會成立大會。(圖/民眾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