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大地震100年 學者:東京首都圈30年內「發生大地震」機率70%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導致至少10萬人喪命。(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今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屆滿100年,日本舉行一系列紀念及防災演習活動,提醒面對天然災害的脆弱性,以及在最糟情況下如何生存。但地震學家卻認為,未來30年內,東京首都圈發生大規模地震的機率高達70%,估計可能導致2.3萬人死亡,並且直接損失47兆日元。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1923年9月1日中午11時58分,日本發生規模8.1的關東大地震,整座城市被夷為平地,引發火勢肆虐傳統木造建築,就連氣象廳地震儀都被震壞。災後估計至少10.5萬人失蹤或死亡,當地大多數建築物都毀損,其中包括29萬間住家,損失金額達55億日元,等同於當時日本GDP的37%。

▲▼2020年9月1日,日本滋賀縣大津市立日吉中學進行防災日地震演習防災演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20年9月1日,滋賀縣大津市立日吉中學進行防災日地震演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衛報》指出,關東大地震為這個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國家帶來珍貴教訓,甚至被防災科研(NIED)地震工程專家中埜良昭形容為「日本抗震建築設計的黎明曙光」。此後,該國致力精進建築工法,大幅提升建物抗震能力,並且持續隨著科技進步及重大災害而調整,包括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2011年的311大地震。

如今,無所不在的地震威脅已經成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該國擁有世上最嚴格的建築安全法規,政府備有防災即食品及提供手機警報系統,就連小學生也知道在防災演習時戴上安全帽、在書桌底下避難。

▲▼關西大地震100年紀念活動及防災演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關西大地震100年紀念活動及防災演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關東大地震100年紀念活動及防災演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如今日本卻可能迎接另一場「大地震」。萬一此類災難成為現實,根據日本內閣府的估計,交通網絡及電力破壞,導致製造業及服務業的廣泛干擾,可能讓損失金額達到48兆日元,同時還會出現物價上漲及日元貶值的現象。另據東京都廳舍去年公布數據,如果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地震,災後恐怕高達453萬人無家可歸。

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的安全及都市計畫專家加藤孝明教授表示,「關東大地震涉及海底板塊下方構造板塊的碰撞」,這種類型的地震每隔200、300年就會發生一次,但這不意味著可以鬆懈警惕,「近海地震發生的前100年,將會有震央位在內陸、至少規模7的地震。我們可以預期,東京首都圈會發生幾次類似地震。我無法確切說何時何地,只能說它將會發生,而我們應該為此做好準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