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倒數!單日確診上看10萬 指揮中心祭3招對抗

疫情洪峰將至,急診室外被排隊等待PCR採檢的人潮占滿,如何守住醫療量能是當前關鍵。

▲疫情洪峰將至,急診室外被排隊等待PCR採檢的人潮占滿,如何守住醫療量能是當前關鍵。(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圖、文/鏡週刊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月底將邁入高峰,本刊調查,因應這波疫情洪峰,政府陸續祭出三大措施,包括採檢分流、鬆綁擴大,以及縮短確診後的等待期,目的除了確保醫療量能、壓低重症人數,也要強化確診者照護及關懷。

本土疫情逐漸邁入高峰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4日推估,高峰可能落在本月20至30日,至於高峰期的單日確診人數,低推估約10萬人,中推估15萬人,高推估則約20萬人,截至16日單日確診尚未到達10萬人,屆時高峰單日可能會達10萬人確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應疫情洪峰來襲,政府首要之務在確保醫療量能不致潰堤,並改善確診者照護及關懷的行政流程,具體作法有三,一是採檢分流,讓醫院及急診室回歸收治中重症及其他醫療需求的任務,二是鬆綁擴大、行政減壓,從縮小匡列範圍、取消電子圍籬、鬆綁居家隔離等措施,以釋放第一線防疫人力的壓力,三是縮短民眾確診後的等待期,包括相關行政流程及等待通知的時間,以便各地方政府能及時介入關懷,緩解確診者的焦慮及恐慌。

避免醫院急診被篩檢人潮塞爆,中央至地方採取多項措施分流採檢人流。圖為高雄市7日起首創的「小兒快篩陽性特診」,可一次完成PCR採檢、看病、領藥。

▲避免醫院急診被篩檢人潮塞爆,中央至地方採取多項措施分流採檢人流。圖為高雄市7日起首創的「小兒快篩陽性特診」,可一次完成PCR採檢、看病、領藥。

在採檢分流方面,如何確保每日採檢量能又不增加醫院負擔是重點。儘管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PCR採檢最大量能約達22萬,當採檢量達7成左右會有瓶頸,但以目前單日確診人數約6、7萬來說,尚未到達瓶頸。不過,自4月疫情大爆發以來,確診數逐日攀升,醫院急診室篩檢站常可見等待PCR採檢的民眾大排長龍,排擠真正需要急診資源的人,已讓身處第一線的各級醫院大喊吃不消。

為此,指揮中心本月2日宣布,無症狀者須快篩陽性後才可接受PCR採檢;12日起又規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與自主防疫等三類對象,只要快篩陽性,就可透過遠距視訊、經醫事人員確認後視為確診,目的是讓有接觸史的居隔、自主防疫者,以及有旅遊史的入境者免去PCR的確認關卡,替採檢量能減壓。

接著,總統蔡英文13日親自召開防疫諮詢會議,會中下達三大指示,除了要求持續簡化確診民眾看診流程與時程、持續增購藥物及快篩試劑等防疫物資外,還拍板優先在北北基桃增設大型篩檢站,目的就是為分流採檢壓力,降低醫療院所負擔,並集中醫療資源於中重症患者照護。

此外,65歲以上長者及居隔、居檢與自主防疫者等三類對象,18日起若快篩陽性,只要經醫師評估後判定確診即可投藥,一來是盼提前介入治療,避免高風險族群轉為重症,二來同樣也能減少PCR採檢壓力。

在鬆綁擴大、行政減壓部分,政府則持續鬆綁防疫措施、縮小匡列範圍,以釋放第一線公衛及防疫人員的壓力。

4月以來確診人數激增,急診就診人次直線上升,中研院研究員詹大千建議醫院應開設新冠門診,分流急診壓力。

▲4月以來確診人數激增,急診就診人次直線上升,中研院研究員詹大千建議醫院應開設新冠門診,分流急診壓力。

指揮中心先自4月26日起鬆綁居家隔離措施,原本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而遭匡列的民眾,從原本的「10(隔離)+7(自主健康管理)」,改為「3(隔離)+4(自主防疫)」,一來是讓人民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二來則讓必須被電子圍籬管控的人數減少,以紓解第一線衛政、民政及警察人力需求。

後續指揮中心又縮小確診接觸者的匡列範圍,本月8日開始,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匡列原則改為僅限同住親友,同時取消居家隔離者的電子圍籬,只留確診者及居家檢疫者仍維持電子圍籬措施。決策高層說,這波疫情爆發後,確診、居隔人數不斷攀升,許多第一線防疫人員都被綁在開立隔離單,因此才會兼顧精準防疫下,逐步縮小匡列範圍,盼解決行政塞車問題,維持第一線人力不崩潰。

不只如此,「3+4」居隔措施也繼續鬆綁,17日起改為「0+7」,打滿3劑疫苗可免居隔,但須7天自主防疫,外出須有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


更多鏡週刊報導
【迎戰疫情洪峰1】等不到確診通知民怨炸鍋 蘇貞昌找唐鳳火線救援
【迎戰疫情洪峰2】打滿3劑免居隔再鬆綁 疫苗覆蓋率最低的年齡層曝光
【迎戰疫情洪峰3】PCR篩檢塞爆急診 中研院專家促政府快做一件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