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像「17年的蟬」世界第一 醫揭擋住Omicron原因:我錯了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我錯了,我希望我錯了。台灣在Omicron+BA.2入侵後,至今確診數沒有出現指數型成長,還在可控的範圍。」對此,他想到蟬的進化論,台灣就像「17年的蟬」,施打疫苗速度上個月是世界第一,「希望繼Delta清零後,台灣不必像中國封城也能把Omicron擋下來,創造獨一無二的世界奇蹟。」

潘建志19日在臉書說,為什麼台灣確診還在可控範圍?流行病學上,台灣和世界上其它國家有何不同?人種的基因?不是,越南、香港一樣有南島混漢人的血統;口罩戴得多?也不是,新加坡和日本人也很愛戴口罩;島國?很多島國也沒守住啊。

潘建志指出,台灣疫苗打得多?覆蓋率比台灣高的國家不少,疫情還是很嚴重;防疫等級?也不是,台灣現在防控分數算寬鬆的,「我思考了很久,直到想到蟬的進化論,周期蟬,是時機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潘建志表示,台灣剛好在Omicron海嘯來臨前幾個月,火力全開施打疫苗。(點圖可放大/翻攝潘建志臉書)

(圖/翻攝潘建志臉書)

潘建志提到,周期蟬的生命史,有分7年的、11年、13年或17年,都是質數,蟬進化出質數的生命周期年,目的是避開其它品種的蟬大量繁殖的年份倍數,不要和別人撞上,一起出現消耗資源,可以增加存活率。

潘建志寫道,歐美Omicron大爆發,和打完疫苗時間拉長後,身體內抗體濃度下降,病毒免疫逃脫機率大增有關;當全世界都開始打疫苗,人擇的力量讓病毒往感染低抗體人類的方向進化。

潘建志表示,台灣剛好在Omicron海嘯來臨前幾個月,美日捐贈和企業購買的BNT到貨,火力全開施打優質疫苗,現在對Omicron仍有相當高防止感染的保護力;當時台灣大量快速接種,並不知道後面馬上就要迎來Omicron海嘯,算有點運氣。

▼台灣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82.57%、第2劑76.16%、追加劑接種率35.44%。(圖/記者屠惠剛攝)

疫苗、打疫苗、接種疫苗、新冠疫苗。(圖/記者屠惠剛攝)

潘建志認為,像美國施打疫苗的高峰早在一年前,許多人身體中的抗體慢慢降到很低,沒有了防止感染的能力,雖然力推第3劑,但已經來不及,歐洲國家情況也差不多(第3劑打超過6成的國家很少),打過疫苗變成只能防重症,而不能減少傳染。

「台灣民眾對疫苗接受度高,疫苗施打率甚至超過英美和以色列。」潘建志指出,醫護人員工作效率超好,台灣施打疫苗速度上個月是世界第一,台灣因為比較晚完成兩劑疫苗,大部分人身上抗體還很高,足夠防止Omicron指數級的爆發。

潘建志說,一直到2021/10/25,台灣完成第2劑還低於世界平均,但現在是7成多,這期間施打速度之快絕對是世界第一,真是傻傻卯起來打,Omicron第一次被發現是11月中,當時世界上沒有人知道這隻魔王會引起大海嘯。

▼潘建志希望台灣不必像中國封城,也能把Omicron擋下來,創造獨一無二的世界奇蹟。(圖/記者屠惠剛攝)

▲▼寒流 冷氣團 低溫 冬衣 口罩 保暖。(圖/記者屠惠剛攝)

潘建志說,台灣疫苗接種時間和歐美國家錯開,雖然晚大概6-8個月接種,但就像17年蟬,和別的品種不一樣,台灣閃過了病毒的進化時程,因禍得福。

潘建志提到,Omicron全球確診數已在減少中,他改變想法了,現在是謹慎中抱著樂觀,高濃度抗體、NPI加上認真防疫,再撐一個月境外移入確診數就會減到個位數,不明感染源會減少,「希望繼Delta清零後,台灣不必像中國封城也能把Omicron擋下來,創造獨一無二的世界奇蹟。」

指揮中心19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65例,確診個案無人死亡。本土個案方面,新增一起感染源待釐清,為加強版防疫旅館工作人員;另新店設計師-房屋代銷職場相關衍生的宗教歌唱聚餐團增加4人確診;苗栗確診水餃攤商增加3名家人確診,為高雄砂石場衍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