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相關新聞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直接隸屬於總統府,為臺灣學術研究最高殿堂。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今院址位於臺北市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臺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學術界最高榮譽,許多院士是在中央研究院擔任專任研究員時當選,或是當選後兼任研究員或通信研究員,所以有相當比例的院士同時在院內擔任研究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 中研院推35個科普展覽今起上線

明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4度攜手,將重磅研究成果化為線上科普展,以「知綻識放」為主題,匯集國內30家研究機構、博物館、美術館等,推出35個線上展覽,首度運用開放街圖、維基百科與維基數據等開放資料,打造「ALL at Once」探索地圖,視覺化呈現逾300家「開放博物館」內容來源機構的全球據點。詳全文>>

中研院與跨國團隊新發現 土星重回太陽系衛星之王

中研院與跨國團隊聯合研究,新發現62顆土星衛星,土星整體衛星數量達145顆,較木星更多,土星再度重返太陽系衛星最多之王寶座,已報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進行認證公告。詳全文>>

天文界首例!同時拍到黑洞吸積流與強大噴流 中研院成果登《自然》

中研院天文所與數個國際研究團隊合作,使用新的毫米波段觀測成功獲得影像,首度證實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吸積流與噴流起源間聯繫,對黑洞附近物理過程有更完整了解,研究成果4月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成員還包括台師大、中山大學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也讓台灣的科學、技術和經驗獲得肯定。詳全文>>

碳費費率偏低!學者示警減碳誘因不足「台灣淨零失敗恐遭制裁」

我國政府在1年前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但學者今(31)發表專書並提醒,無法跟上國際減碳路徑,將可能被經濟制裁,而要達到淨零排放,只有減碳不夠,必須要徹底、強力的減碳及除碳,而台灣碳費費率太低,導致減量誘因不足,唯有加強政策力道,盡早落實反映外部成本的碳稅課徵,大力發展綠能政策,管制化石燃料發電促進電力結構轉型,才能有效達成2050淨零目標。詳全文>>

台灣農業勞動力老化+氣候變遷 中研院籲:制訂農業基本法

台灣曾以農立國,但隨著時代變遷,農業面臨勞動力老化、小農化發展缺乏規模、全球貿易競爭和氣候變遷等挑戰,中研院今(16日)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指出我國農業發展面臨長期結構性困境,並提出8大政策擘劃方向,首要就是訂定《農業基本法》,釐清「農業、農村、農民」的法定地位和屬性,以勾勒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詳全文>>

台灣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提高教授薪資刻不容緩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13日)在立院進行「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專題報告指出,高階教育及科研人才薪資偏低,加上少子女化的問題,使我國高級研發領域面臨人才斷層。國立大學校院協會也發布新聞稿指出,為了避免國家軟實力大崩盤,提高教授薪資待遇刻不容緩。詳全文>>

找出台灣人肺癌關鍵!陳玉如「參與癌症登月計畫」奪傑出女科學家獎

結婚生子往往會影響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但是中研院化學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卻不受影響,不僅在去年升格當婆婆,之前還帶領台灣團隊,參與13國合作的「癌症登月計畫」,建立東亞第一個肺癌蛋白基因體大數據,找出台灣人不吸菸肺癌可能致病機轉,今(4日)更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獎」殊榮,證實結婚生子女性也能在科學界發光發熱。詳全文>>

60萬筆國人基因資料恐外流! 他曝中研院計劃5爭議:恐釀國安危機

無黨籍立委黃國書10日召開記者會,他質疑中研院生醫所執行中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未符合「人體生物資料管理條例」,恐釀國人近60萬筆巨量基因及臨床資料外洩疑慮。黃國書呼籲,衛福部及中研院應當了解計畫是否有違基因研究相關法規, 盡快釐清爭議並做好國民基因資料安全防護。 詳全文>>

朱雲漢生前推崇彭淮南 央行曝不為人知小故事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驟逝,央行今(6)日發文悼念,並曝露朱雲漢在2012年公開力挺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的小故事,透露朱雲漢曾為彭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停止國內法人辦理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一事討公道。詳全文>>

中研院士朱雲漢昨辭世「享壽67歲」 兄長 、學界友人發文追悼

中研院士兼蔣經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朱雲漢昨(5)日驚傳辭世,享壽67歲,同為學者的兄長朱雲鵬今日於臉書發文表示,朱雲漢於昨晚九時於家中家詳往生,家屬相當悲痛不捨;消息一出,學界友人如台大教授劉憶如、楊永明等,紛紛發文追悼。詳全文>>

快訊/中研院士朱雲漢辭世 享壽67歲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5日晚間9時在家中離世,享壽67歲。朱雲漢的哥哥朱雲鵬6日凌晨2時許證實這項消息,「不捨,不捨,祝福他一路好走。」詳全文>>

藍諷陳建仁貪中研院薪水 他勸「這筆」也領一領:反正都會被罵

行政院長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以「核准借調、留職停薪」保留,藍營質疑此舉為保中研院49萬元高薪,中研院副院長回應,相關作法都依循法規、且陳建仁學術成就受國際肯定,相關批評並不公允。政治學者周偉航1日表示,陳建仁之前有退掉卸任副總統禮遇,連這樣也要被罵,那副總統禮遇還是領一領,「沒領被罵、有領也被罵,當然選有領又被罵」。 詳全文>>

陳建仁借調任閣揆遭批!中研院副院長讚他「像諸葛亮」:攻擊不公平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31日)正式上任,但外界對陳建仁以「借調」方式擔任閣揆不滿,但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今表示,特聘研究員早在民國79年創設,讓研究人員待遇接近國際水平,陳建仁不僅是中研院院士,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學術成就獲得國際學術界肯定,而不管誰主政,都有優秀人才從中研院或大學借調到政府服務,且都依循法規,外界攻擊陳建仁很不公平。詳全文>>

陳建仁接任閣揆「特聘研究員49萬月薪」沒了?中研院:留職停薪

新任行政院長將由前副總統陳建仁出任,不過陳建仁同時具備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身分,外傳月薪49萬,引發外界關注他在該職務的去留。對此,中研院今(28)日回應,總統府在27日發函借調,中研院將依照規定完成借調程序後,函復總統府,借調期間應辦理「留職停薪」。詳全文>>

樂透中多少你願意生小孩? 中研院研究結果曝光

內政部公布最新的人口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去年僅約13.8萬名新生兒,創史上新低,對於出生率的挽救,中研院更以「樂透得主獎金額度」的方式,目的是為了了解青年生育,若從金錢方面來看,究竟需要多少津貼才能影響意願。而追蹤超過6年發現,在百萬獎項中,超過1500萬元以上大獎者,比中1萬元者生育率提高25%。詳全文>>

年金改革被砍退休金!前大法官湯德宗打官司敗訴確定

前大法官湯德宗自中研院退休轉任大法官,當時停止支領退休金,不料4年前因年金改革,讓他的退休金大打折扣。湯德宗不滿,打起行政訴訟,一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他敗訴,他上訴二審,最高行政法院也駁回湯德宗的請求。全案確定。 詳全文>>

中研院P3實驗室重啟時間未定 廖俊智:找出原因並解決最重要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去年爆發研究助理確診,引發全國關注,但多名立委今(7日)在立法院審查中研院預算時,批評中研院態度不夠積極,實驗室關閉至今仍未申請重啟,中研院長廖俊智則表示,感謝立委提醒,但P3實驗室僅是研究的一環,但不是研究全部,中研院會積極面對此事,把去年發生生物安全的根本原因找出來並解決,這遠比答應什麼時間恢復P3實驗室重啟還重要。詳全文>>

中研院P3實驗室出包染疫「重啟來不及」 立委批:很難原諒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去年傳出研究助理確診,事件爆發後引發全國關注,但立委陳秀寳今(7日)指出,事件發生後,實驗室關閉至今,最慢要在本周五(9日)要向疾管署提出申請重啟,但有經驗的人都已經跑掉,感覺中研院對實驗室的存在,態度上是可有可無,對於中研院這麼不積極「很難原諒」。詳全文>>

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沒法規、沒進度 謝曉星:徒法不足以自行,溝通更重要

核廢處理問題一直是我國核能發電的癥結點,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謝曉星(30日)表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問題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就算訂定完整法規,也會因社會溝通不良而受到反對,因此溝通比法規更為重要。詳全文>>

「發電端減碳」落實2050淨零碳排!中研院:從地熱等五領域著手

邁向2050淨零碳排政府目標,中央研究院今(30日)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以科技研發角度提供建議,首先從發電端減碳,儘速推動「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電系統及生質碳匯」等5項科技,並以新科技推動為核心,搭配社會、經濟,及治理面向措施,藉由淨零科技成功落實2050淨零碳排目標。詳全文>>

不滿中研院超譯「全國」定義 立委籲:院士應先取得我國籍

新加坡並不承認雙重國籍,但民進黨籍立委范雲今(23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中研院上周公布其中一名新科院士竟是新加坡人,顯然和中研院院士需具備「我國籍」規定不符,批評中研院對「全國」定義超譯,依照這標準,李顯龍也可成為中研院院士,這顯然是制度問題,要求中研院對院士資格認定上,應該符合組織法對「全國學術界」規定,有疑義者應該取得中華民國籍。詳全文>>

不滿陳建仁領中研院高薪還上街輔選 立委痛批違反行政中立

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輔選時講出「天主說一定要幫助鄭運鵬」引發熱議,中研院長廖俊智今(23日)到立院備詢,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在質詢時表示,陳建仁身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坐領高薪還擔任陳時中競選總部主任委員,不遵守行政中立,說出言論惹議,中研院身為學術最高殿堂卻發生此事深感遺憾,要求中研院應檢討與設定規範。詳全文>>

農民65歲退休?中研院調查讓人吃驚 逾7成「想做到不能做為止」

農委會從去年起推行農民退休儲金,讓農民和勞工一樣,退休後也可領到退休金,但根據今(19日)中研院和農委會合作的「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顯示,雖然勞基法規定65歲就可退休,但調查發現高達73.5%農民,期待自己從事農作到不能再做為止,而且就算重新選擇是否要務農,也有超過一半農民選擇繼續務農。詳全文>>

憑空蒸發67億商機 生技女董轟中研院「豺狼虎豹」告侵權

台灣學術研究最高殿堂「中研院」日前爆發違約爭議,其遭用藥安全基因檢測廠世基生醫(以下簡稱世基),向法院提出民事告訴並求償3億元。本刊調查,中研院於16年前將藥物基因檢測專利授權給世基,2018年在未獲世基同意下,生醫所就擅自將該技術投入「台灣精準醫療計畫」,並交付其他業者與醫院使用,嚴重損及世基權益。「身為最高研究殿堂,生醫所卻藐視專利授權,猶如豺狼虎豹無心解決,我一定告到底。」世基董座詹富蕙氣憤地向本刊控訴。詳全文>>

2度獲諾貝爾化學獎「40年來第二人」 夏普萊斯5年前曾訪台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在台灣時間今(5日)傍晚揭曉,由美國與丹麥3學者共獲殊榮,其中夏普萊斯為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要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合成,事隔21年又再次得獎,成為史上第二位,也是40年來第一位獲得兩座諾貝爾化學獎的人,且夏普萊斯曾多次訪台,包括2006年到中研院發表專題演講,2016年來台時還到薇閣中小學與高中生對話,國內學者認為,以不同主題獲得化學諾貝爾獎很難得,但二度獲獎也是實至名歸。詳全文>>

3量子力學家獲諾貝爾物理獎 學者:為量子科技鋪路「獲獎實至名歸」

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於台灣時間今(4日)下午揭曉,由法美奧3學者「量子力學研究」共獲殊榮,學者指出,三人透過實驗證實量子糾纏現象,影響相當深遠,不僅為量子科技鋪路,也讓量子科技快速發展,因為別人無法竊聽,可應用在軍事用途的量子通訊,或者銀行交易往來,更也可應用到量子電腦,做到古典電腦無法做到的計算工作。詳全文>>

今年中研院區開放回歸實體 活動近200場「開箱院內寶藏」

受疫情影響,去年中研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採線上舉行,而中研院今(23日)宣布好消息,今年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並在10月29日(六)登場,往年「一日限定」的節目內容也特別加場,線上活動則提前一天展開,預計一連2天的演講座談、實驗室參觀、互動體驗等將有近200場活動,透過虛實串聯,讓民眾不論現場參觀或在家都能盡情參與,開箱中研院的人文及科研寶藏。詳全文>>

中研院出四招籲台灣貨幣金融改革 參考星國建立主權財富基金

台灣經濟發展面臨十字路口挑戰,學者提出四大政策建議。中央研究院今(8)日發佈「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提出提升央行獨立性等四大建議;院士王平等人指出,台灣應參考新加坡設立主權財富基金,評估投入部分外匯儲備資金,提高獲利率並用於帶動產業發展現代化目標。 詳全文>>

世基生醫控中研院違反「專屬授權合約」 已提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訴訟

國內用藥安全基因檢測領導廠商世基生醫(7595)今(27)日發重訊指出,由於中央研究院違反與世基生醫之間所簽訂的「專屬授權合約」;因此公司為維護自身權益,將委任律師依法對中央研究院提起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訴訟。 詳全文>>

獨/中研院電訪員怒了!超時加班費、6%勞退都沒給 將提告詐欺 

我國最高的學術機關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驚爆勞資糾紛!任職調查研究專題中心電訪員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爆料指出,中研院歷年未依照勞基法規定,為電訪員投保部分工時勞保,亦拒絕給付加班費與勞退金,嚴重影響其損益,因此提出質疑,認為中研院故意或是過失造成電訪員權益受損。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