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來了!雨量估「正常偏少」 氣象署曝大規模連續降雨時間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今公布梅雨季展望,氣象署預測今年梅雨季5月至6月總雨量以正常至偏少機率大。氣象署表示,近年降雨時間更集中,導致短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有升高趨勢,今年梅雨季台灣預計在5月底到6月初有連續性降雨機會。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圖/記者李姿慧攝)

▲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圖/記者李姿慧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望未來一季,氣象署預測,今年梅雨季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至偏暖的機率最大;雨量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最大。

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明,梅雨季雨量自1951年以來統計,平均氣候值為440毫米,占全年降雨五分之一,是非常重要降雨以及所需水資源來源之一,不過每年梅雨量落差大,梅雨量最多可到900毫米,最少不足200毫米,差異很大,且沒有明顯規律性。

▲▼梅雨季趨勢。(圖/氣象署)

▲▼梅雨季趨勢。(圖/氣象署)

▲▼梅雨季趨勢。(圖/氣象署)

根據梅雨期統計,5月下半月和6月前半月容易有連續性降雨,中部以北有時候會早一點,南部會落在上列時段或晚一些。

至於今年梅雨季展望,陳怡良說明,台灣附近預測開始產生降雨的梅雨指標,預計5月下旬之後,大範圍夏季季風逐漸建立,5月底到6月初逐漸轉變為有利連續性降雨環境,台灣會有機會有連續性降雨機會。

陳怡良表示,5月到7月等未來3個月,台灣溫度正常偏暖,其中正常機率為6成,溫度偏高約3成到4成之間;未來雨量正常偏少,其中正常機率為5成,其次偏少機率為3成。

氣象署指出,近年來,梅雨季的總雨量雖然沒有明顯增加或減少,但降雨時間更集中,導致短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有升高的趨勢,面對預報不確定性較高的梅雨對流系統,將持續密切即時監測,降低其可能造成之災害。

▲▼梅雨季趨勢。(圖/氣象署)

▲梅雨季趨勢。(圖/氣象署)

另氣象署表示,今年春季2月至4月,除了在2月上旬、2月底至3月中旬受到鋒面及冷氣團影響氣溫略低外,其餘時間氣溫明顯較氣候值為偏高,平均溫度為195年以來的第2暖;降雨方面,主要發生於鋒面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期間,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的8成。

此外,陳怡良也指出,目前聖嬰已有減弱趨勢,很快就回復到正常,今年夏季開始反聖嬰現在有機會發展。至於反聖嬰對台灣的影響,陳怡良說,聖嬰轉為反聖嬰現象,太平洋高壓容易偏強,實際對天氣影響,以及颱風生成是否會變少等,都還要觀察,颱風路徑也要視當時環境路徑有沒有機會影響台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