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為虐童案赴行政院提4建議 「大人的不對要由大人來補救」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行政院院會,會後受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台北市1歲男童凱凱(化名)遭劉姓保母虐待致死引發各界關注。台北市長蔣萬安14日特地赴行政院院會,提出4項建議,會後也感謝政委林萬億和衛福部長薛瑞元給出了大致正面的回應,並為一條小生命的逝去致歉,「大人的不對,要由大人來補救」。

蔣萬安說,今天的行政院沒有安排相關的報告案,但是這是一個中央跟地方首長齊聚的場合,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要一起攜手合作,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上,他在會議中提出了以下四項建議,首先,孩子出養前安置的委託照顧,建議中央拉高並統一考核標準。像凱凱這個案例當中,新北市依照現狀的規定與條件,選擇找中央所指定、委託的八個團體之一,也就是兒福聯盟,來進行保母托育,而台北市是以寄養家庭、機構為主要照顧選擇,如果中央可以統一要求,讓各縣市都以寄養家庭為優先選擇,也許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實務上可以有不同規劃,比如說,要求「接受出養前安置孩子托育」的保母,必須接受比照「寄養家庭」的訓練、評鑑、考核,用統一的機制來預防問題。

第二,蔣萬安建議中央可以出面建立全國性的保母推薦與評鑑平台,類似google review的概念,一方面由政府建立平台來設定規範,另一方面也讓民眾的評價可以納入。如果中央可以帶頭來做,對保母的評價可以跨過縣市邊境,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中央不做,台北市會來推行。

第三,蔣萬安認為應落實幼兒專責醫師的制度。既有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是針對未滿三歲的孩子,由幼兒專責醫師提供各成長階段所需的衛教資訊與健康照護諮詢,進行專業而且直接的健康照護,全方位照顧幼兒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這個制度應該要發揮以及早發現幼兒的高風險家庭以及發展遲緩等情形,由幼兒專責醫師協助轉介到相關專業醫療院所,必要時安排居家訪視,使早期療育介入,讓衛政與社政之間接上線,全面打造對幼兒的照顧。這個「0到3歲,國家照顧」的立意良善,但是目前涵蓋率不到五成,也就是很多高風險兒少沒有納入,希望中央跟地方可以一起努力,即刻落實制度,保障孩子。

最後,蔣萬安指出,應建立出養前孩童照顧的「共訪機制」,提升社工敏感度。出養前孩童的委託照顧,這一方面是要提高訪視頻率,更重要的是,因為凱凱這樣的情形,能夠建立由委託方、承辦方及保母轄管方,三方的「共訪機制」。比如在這個案例當中,兒福聯盟、新北市、台北市的三方社工,就應該要「共訪」。共訪,也是一種聯防,讓個別第一線社工的判斷,變成多方協同判斷,在面對問題發生時,至少可以相互討論、彼此提醒,提供「第二雙、第三雙眼睛」,提高敏感度。而且由三方共訪,也可以減少個別第一線社工的壓力。

蔣萬安表示,後續如何落實,有賴中央與地方持續溝通協調,他也要為了凱凱早結束的童年,對他以及所有愛他的人,致上歉意。「沒有人是局外人」,大人的不對,要由大人來補救。心懷慚愧的我們,必須相互合作,把這次事件,當成我們打造一個更完善兒童保護機制的轉捩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