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看虐童案憂「怎問孩子怎麼了?」 專家列5重點:避免誘導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北市1歲男童凱凱遭保母虐死一案掀起社會大眾關注,也讓部分家長擔憂,若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卻不知道從何問起時,到底該怎麼辦?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曾歸納出5大問話重點,包含避免誘導式問答等等,如果孩子年紀尚小,可以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等,會更為準確。

▲▼家暴,虐待兒童。(示意圖/CFP)

▲近期發生多起校園霸凌事件以及虐童案,讓不少父母很煩惱該怎麼關心孩子的狀況。(示意圖/CFP,非受虐兒童。)

近期高雄、台中皆傳出校園霸凌事件,台北則發生1歲男童凱凱遭保母虐死案件,掀起社會大眾關注。有部分家長擔心,若孩子在其他環境遭遇不好的事情,例如校園霸凌、排擠或不當懲罰等等,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求助,家長也不曉得該從何問起,這時候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先前曾透過臉書「BaeGo培果教育」發文分享類似議題,內容提到,如果想和孩子討論特殊話題,有5個重點需要注意,詳細如下:

1、從自然情境開始:選擇輕鬆的場合,例如邊吃飯邊聊天、睡前談心,不逼迫且允許孩子有現在不想講的權利,並避免拷問式問答。

2、先從其他話題閒聊:從相關事件或相近的事情開啟話題,再慢慢繞去核心問題,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思考。

3、問題盡量聚焦且開放:問題太大會很難回答,也要避免提出只有二選一答案的問題。

4、避免誘導式問答:這會讓孩子以為問題有「標準答案」,反而可能依據大人的問答方式,湊出不合乎實際內容的回答。

5、沒說出口的有時候比說出來的更重要:可以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細節,這就是所謂的「相信直覺」,畢竟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此外,如果對象是年紀尚小或不太會表達的孩子,治療師建議,除了簡化問題,觀察孩子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這些所謂的「相信直覺」方式,會更為準確。

● 《東森新媒體ETtoday》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

「才離開沒多久就開始,擔心今天的你過得好不好????」 ​ 最近兒虐議題頻繁,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狀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 ​ 與孩子談論某些特殊話題,跟聊天有...

BaeGo培果教育發佈於 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