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公投提案人列時力不分區 「每個人皆有權利決定如何死亡」

▲▼江盛受邀在《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接受專訪。(圖/時代力量提供)

▲江盛受邀在《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接受專訪。(圖/時代力量提供)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位安樂死公投提案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江盛,接受《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專訪。常有人因他婦產科醫生的身份,不理解他推動安樂死的動機,江盛說,光從「往生」一詞,就可以看出台灣人對死亡的忌諱,但「迎生」與「送死」具有相似的本質,當人們探究死亡的意義,才能找出存活的價值。

談到從婦產科醫師到安樂死公投提案人的心路歷程,江盛說,不是所有懷孕都被祝福。許多女性因強制性交、亂倫等原因懷孕,或在孕期罹患重大疾病,繼續懷孕未必是最有利於病人的選擇。尤其在《優先保健法》墮胎合法化相關條文三讀通過後,晚期墮胎成為婦產科常見的倫理問題。常有人因他婦產科醫生的身份,不理解他推動安樂死的動機,但「迎生」與「送死」具有相似的本質,當人們探究死亡的意義,才能找出存活的價值。

江盛認為,推動安樂死就像給病人的保險與裝備,如同在軍事外交上,面對對岸威脅,國家提前整備,以武器備戰,在個人生死交關時,也應有自主決定的空間。江盛觀察到,富人較有能力為死亡預作準備或以積極手段減緩病痛,經濟弱勢的民眾卻常備受折磨。提倡安樂死法案,便是希望讓全民在將死之際都能受到法律平等保障。

江盛直言,衛福部薛瑞元部長曾稱醫師都反對安樂死,顯然誤解基層。他以安樂死公聽會為例,公聽會有 15 位醫師以書面表示同意,且「越年輕越容易支持」,許多年輕醫師顧慮年資、經驗不足或現實考量未公開表態,不等於反對安樂死。

江盛提到,台灣過去曾多次調查民眾對安樂死的態度,支持安樂死的比例大多在七成以上,但死亡的終極選擇與大眾日常生活較遠,儘管支持,生活中未必會深思或討論。且社會迷思仍會將安樂死政策與緩和醫療、植物人的案例混為一談,「那應該用其他法律,不是包裹在這裡」。

江盛坦言,也有人基於宗教與道德的理由反對安樂死,在病房內也常看到病患家屬基於宗教理由試圖延續生命,進行無效醫療。但個人身體的自主權應是一種終極人權,每個人皆有權利決定如何死亡。

針對自己作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江盛表示,時代力量為推動安樂死政策,由決策委員邀請他進入不分區名單,他欣然同意,「我叫他們把我放最後,後來放在第四名,現在我的角色就像四年前的黃國昌!不過咆哮不是我的個性,I’m a gentleman。」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