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人應加速申請施打新冠預防藥!醫:將擴大適應症擬用於治療

▲▼針頭,打針,毒品,注射,。(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醫師呼籲,4類人應加速申請施打新冠預防藥。(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為降低免疫不全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疾管署也在今年9月採購10,000劑的預防性單株抗體(新冠預防藥)。提供包括「1年內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者、1年內血液幹細胞移植或CAR-T治療患者、具有效重大傷病卡的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都建議施打。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指出,全世界約有2%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患,處於新冠肺炎的高風險中,包括器官移植者、血液腫瘤患者、HIV患者、接受化/放療的癌症患者、接受免疫製劑患者和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承宏說,一般人在接種疫苗後,普遍可以達到92%的保護力,HIV患者也有80%,但血癌患者在接種疫苗後,只有50%會有抗體反應,器官移植者就更低,只有器官移植者就更低,只有31%的抗體反應。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也提到,器官移植患者移植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以及終身需要服用免疫製劑,多為抑制(降低)免疫系統降低對外來移植器官的排斥反應,因此造成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功能較一般人低。

吳麥斯說,一般健康人體可透過施打疫苗激化自行產生免疫保護力,而免疫功能低下病患需要「被動免疫」防疫保護,需要直接投以免疫低下病患抗體,提供相對不足的保護力。

針對免疫功能低下病患的預防性單株抗體,在取得美、法、英、澳及歐盟等多國緊急使用授權,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也陸續通過授權使用,台灣衛福部也在今年9/8採購10,000劑和緊急授權使用。

吳麥斯呼籲,符合接種條件者,應加速申請施打,接種後可直接產生保護力,屬於直接投予抗體,長效型單株抗體可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另外,除了預防施打之外,食藥署也在11/1通過可用於「治療」,後續規範還有待專家會議討論後公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