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相愛的人=2隻刺蝟!辨認「愛情惡魔」遠離PUA控制型戀人

▲▼夫妻,情侶,放閃,曬恩愛(圖/免費圖庫stocksnap)

▲兩個相愛的人,就像兩隻刺蝟,既期待相互靠近,又擔心被對方傷害⋯。(圖/免費圖庫stocksnap)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兩個相愛的人,就像兩隻刺蝟,既期待相互靠近,又擔心被對方傷害。心理師提到,潛藏在行為背後的人格,往往暗中導演著親密關係,例如依賴型人格者,往往會被控制型人格者吸引,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藉由理解不同人格,還能辨別出「愛情惡魔」,遠離「PUA」(情感操控)型戀人。

心理師段鑫星、李文文、趙亞平共同合作,撰寫《如何擁抱一隻刺蝟:戀愛與婚姻中的人格識別、接納與付出》,近來由寶瓶文化發行繁體中文版。書中借用了人格心理學中的部分人格類型,分別是自戀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迴避型人格、依賴型人格、邊緣型人格、憂鬱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而從人格層面理解親密關係,也能更好地理解戀人的行為模式、處事風格、愛情表達方式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提到,在數十年的圍繞情感與親密關係的諮商中,發現潛藏在行為背後的人格往往在暗中導演著我們的親密關係,例如依賴型人格者往往會被控制型人格者吸引,而迴避型人格者的最佳搭檔可能是問題解決型的人。就像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兩性關係中的彼此吸引、相互依戀、難捨難分,甚至相互糾纏的背後,都是「人格」在起作用。

▲▼感情,兩性,情侶,相處,戀愛,情侶,牽手,交往。(圖/取自免費圖庫xframe)

▲兩性關係中的彼此吸引、相互依戀、難捨難分,甚至相互糾纏的背後,都是「人格」在起作用。(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免費圖庫xframe)

不過,人格類型的劃分也並非絕對,每個人都是「幾種人格類型的結合體」,例如偏執型人格者身上,往往也有自戀的一面(表現為自大、自以為是),有時候他們也會出現反社會型人格的特徵,例如對他人的動機與行為的非善意猜測,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與迴避型人格者相似的對社會交往的嚴重迴避。

作者希望,讀者不要簡單地對號入座,或者對自己的另一半進行歸類,因為任何結論,都可能對現有的親密關係造成傷害。但能夠從書中獲得人格的概貌,理解一類人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情緒狀態和相處方式;此外,這本書可能會幫助人們辨別「愛情惡魔」,遠離「PUA」(情感操控)型戀人。

好的親密關係,會是一種依戀性的連結,是伴侶之間長期的、持久的相互照料、相互滋養、相互扶持,共同成長讓彼此變得更好。好的關係能幫助你把不愉快的過往扔在風中,開啟一段令人欣喜的人生之旅;自然,糟糕的親密關係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自我功能造成傷害,其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

而人格就是一面鏡子,人們遇到的戀人,往往就是「自我」這面鏡子的投射,我們選擇的戀人反映了我們的需求,以及我們內心的恐懼;「你是誰,你就會遇到誰」,是我們的人格讓彼此相互吸引。

▲▼如何擁抱一隻刺蝟:戀愛與婚姻中的人格識別、接納與付出。(圖/寶瓶文化)

▲針對每一種人格類型,書中將以案例展示。(圖/寶瓶文化)

兩個相愛的人就像兩隻溫柔的刺蝟,牠們既期待相互靠近,又擔心被對方傷害。「自戀型人格者」只愛自己身上的刺;「表演型人格者」的每一根刺上都寫滿了故事;「偏執型人格者」的刺往往尖利卻又帶傷;「強迫型人格者」的刺極整齊地排列著,他追求完美,不允許感情有絲毫的差池。

「迴避型人格者」把他的刺都藏了起來,你沒有機會碰到它們;「依賴型人格者」把他的刺放在戀人的身上,他希望把自己的刺變成戀人的一部分;「邊緣型人格者」的刺千奇百怪;「憂鬱型人格者」的刺上寫滿了憂傷;「反社會型人格者」的每一根刺都很鋒利,甚至有毒。

因此,當兩隻刺蝟相互靠近時,如何做到「親密有間」,是每對戀人都需要修習的功課。針對每一種人格類型,書中將以案例展示、愛情藍圖、愛情寫真、愛上這隻刺蝟後的感覺、如何與他相處等角度展開敘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