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百年小鎮換新裝!鄉民與大學生打造「綠色街道」民間高手現身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行第一屆「春潮集」,由潮州新民和元智大學同學們合力打造。(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屏東報導

台灣「地方不見了」成為最大危機!各地老街面貌逐漸模糊重複,缺乏在地特色。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同學們,在陳冠華教授帶領下,於屏東潮州駐點啟動「潮州.一點綠計畫」,從一開始被拒絕,到逐漸取得鄉親信任,共同打造潮州「綠色街道」,更透過「春潮集」市集展現成果,居民們紛紛打開自己的家,展覽自己的生命故事,讓來訪遊客也大讚「高手在民間!」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居民們紛紛打開自己的家,展覽自己的生命故事。(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次「潮州.一點綠」計畫,由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蔡明介董事長共同推動,邀請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主任陳冠華教授,帶領系上的同學們駐點潮州,暱稱為「潮州小直」團隊,探索「老街生綠意」的各種可能。

出生於屏東潮州的柯文昌,有感於潮州雖然坐靠大武山,又臨占地面積廣大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公園,並連結鎮中心與森林公園的美麗綠色隧道,但潮州鎮上卻少有綠意,尤其最熱鬧的三山國王廟圓環老街一帶,「完全沒有一棵綠樹」,他心想,「如果能從建基路老街開始,用綠色植栽改變視覺景觀,再逐漸地向外擴散,潮州鎮一定可以變得不一樣!」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同學們,在陳冠華教授帶領下,於屏東潮州駐點,與在地鄉親共同打造潮州「綠色街道」,更透過「春潮集」市集展現成果。(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一年多來的計畫成果,透過第一屆「春潮集」市集展現,在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行,將整條老街打造為「綠色街道」,彷彿變身在地美術館、花園、展演舞台,居民們紛紛打開自己的家,而他們的生活、生命故事,都成為展覽一部分;包括在地老店、老產業亮相,以及小農販賣農產品、咖啡、手作,也有音樂表演等。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第一個攤位是塵封多年的清末老屋「泉發號布莊」,當天屋主的愛犬「肉多多」也現身幫忙導覽。(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一進入「春潮集」,第一個攤位是塵封多年的清末老屋「泉發號布莊」,屋主後代名叫陳同復,他與太太在潮州中正市場經營商店販賣南北貨、醬料等,另還有一隻愛犬「肉多多」也是家人,多多不但陪他一起到處串門子,還會幫忙巡田、抓蚊子、趕走牠認為的壞人。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祥瑞(松瑞)藤椅店是建基路上第一家藤椅店。(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而「祥瑞藤椅店」是建基路上第一家藤椅店,從民國36年開業至今已76年。再過去還有已歇業的「懷恩動物醫院」,退休的獸醫陳忠賢相當念舊,留著許多手術器具,透過學生的設計在攤位展示,宛如美術館展品;他的妻子王美玲則熱衷手作、種植花花草草,是建基路上有名的「綠手指」,不但有一座自己的後花園,當天建基路上許多植栽也出自她手!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懷恩動物醫院」退休的獸醫陳忠賢相當念舊,留著許多手術器具,透過學生的設計在攤位展示,宛如美術館展品。(圖/記者林育綾攝)

元智大學陳冠華教授說,潮州過去是重要的經商之地,後來因產業道路啟用,從熱鬧變得沒落,而20世紀後「全球化」也讓台灣變得扁平,例如街道上各種色彩強烈的招牌,覆蓋了地方原有的樣貌,「地方不見了」是全台面臨的最大危機,當屬於我們的美學逐漸喪失,也導致人們的自信、尊嚴逐漸喪失,很多年輕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不明白身為台灣人有什麼特色值得驕傲。

而過去在學校裡,同學們主要學習歐美、日本的美學教育,但回到家以後,會發現所學的這些跟自己的生活脫節,回到家並沒有改變,因此他決定帶著學生們實際到地方、到老街,跟居民們一起生活、工作、創作、學習。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記者林育綾攝)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同學們駐點潮州,暱稱為「潮州小直」團隊。(圖/記者林育綾攝)

同學們來到潮州,見到除了自己爸媽以外的地方老百姓,不過一開始居民也不太有空搭理,直到同學們開始打掃街道,清理柱子上長年的廣告貼紙、污漬等,引發居民們主動搭話,雙方也開始交流。對於元智大學同學們來說,打掃也像是自我內心的整理,來到這裡與學校的學科、成績都無關,是期望有不同的學習,自願前來。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這次「春潮集」為居民們做了許多立牌展覽,陳冠華也說,這是為了展示出「高手在民間」,在地居民也能因此建立尊嚴與自信,讓整條街都是舞台。重建居民的生活文化美學,他始終相信「美」才是讓文化可以淵遠流傳的關鍵。

街區的改變是經過在地居民認同、凝聚共識和參與行動共同完成的成果,只有鄉親們一起探索潮州生活和永續環境的想像,改變才有可能開始。建基路鄉親和年輕人一起打造的綠色街道,是潮州的第一次,也是台灣好基金會蹲點潮州7年的新一步。柯文昌也強調,「潮州・一點綠」計畫不是辦一場活動,而是一場持續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動,將會持續札根潮州,與鄉親們共好共榮。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春潮集」。(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台灣好基金會強調,「潮州・一點綠」計畫不是辦一場活動,而是一場持續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動。(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